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為何朱立倫蔡英文都說兩岸同屬一中?

蕃論戰/侯漢廷/專欄 2015.12.27 00:00
對三十歲以下的青年人而言,「兩岸同屬一中」根本不可思議,縱使不論由於長期以來的去中國化的教育影響,在長大的過程中,兩岸治權分立、彼此從沒管過彼此,而國號給人感覺又是一邊一國,因此「天然台獨」於焉誕生。 但若要理解台灣未來的出路,就不能不探討兩岸關係。更不能忽視這些看似胡言亂語出賣台灣的人,他們是什麼邏輯?他們真的是想賣台嗎? 從宏觀歷史看,兩岸關係,是我國內戰延續,產生兩個政治實體。故中華民國(ROC)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政府並非兩個國家,亦非某一政府的「內部事務」,而是一個中國內的兩個政府。自古諸多案例,如清朝與南明、北洋政府與南方軍政府,悉屬如此。 從法規層面觀之,在李登輝及陳水扁任內通過的憲法增修條文,序言就說「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顯示國家「須邁向統一」,只因尚未統一,在憲法上做出暫時安排。例如第11條,「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此為訂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法源。而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3條則說「施行區域(大陸地區),指中共控制之地區」。故,大陸地區不含外蒙古。從而可見,兩岸關係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的關係(一國兩區),而非「一邊一國」或「國際關係」。 ROC政府與PRC政府,在主權宣示上重疊,雙方均主張有大陸及台灣的主權;在治權上分裂,我方政府統治台澎金馬,對方政府統治大陸;而國際代表權則有先後,我方在民國70年代前於國際場合(如聯合國等)代表中國,後來則由中共政府代表中國。 因此,只要是遵守中華民國憲法的人民,說出「兩岸同屬一中」,不足為奇。 而這個「兩岸一中」的立場並非單純為國民黨的黨意,而是政府的決策。民進黨的諸多大老乃至蔡英文也附和過。 1990年10月李登輝成立了國家統一委員會,設置的目的在主導兩岸關係的發展,依據「民主、自由、均富」,力促中國統一,並於1991年2月23日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同年3月14日經行政院會議通過。其中四大原則的第一項明確指出:「大陸與臺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2000年3月,李總統表示,「我們認為中華民國是中國,大陸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這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5月3日黃資政說:「『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兩岸兩會在1992年的共識。當時雙方代表在香港協商,最後海協會方面終於回函海基會,同意『一個中國,各自口頭表述』」。6月20日陳總統曾說:「九二年如果有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口頭表述』的共識。」 7月6日陸委會蔡主委說,「我們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在1992年所談的過程,在我們的立場,是各自表述一個中國。」7月12日,陸委會蔡英文至立法院報告「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之互動」,表示國統綱領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指標。蔡英文並且在同年的8月4日表示,「台灣無法逃避一個中國問題,從文化、地理來看,未來的一個中國是台灣民眾唯一的選擇。」 因此,許多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兩岸一中極其自然。 朱立倫說,「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只是兩岸對於誰代表這個中國有不同立場。」正是依循憲法的脈絡。 而蔡英文所說的「維持現狀」、「根據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並且基於民主原則,在最大的民意基礎上,來推動兩岸政策。」也是依循憲法脈絡。 憲法精神,就是兩岸一中,蔡英文依循憲政體制,即便不是承認,至少是不否認兩岸一中。 在兩岸關係上,蔡英文要維持現狀,現狀內涵在政見發表會清楚說明,外加幾個條件,「民主透明、人民參與」、「維持公平正義、全民共享」,但細察,前者是對程序的要求,後者是對經濟的主張,都不是清楚的「兩岸定位」。也就是:蔡英文的兩岸定位,還是不否認兩岸一中。 蔡英文的底牌是:「確保台灣人民的選擇權」。當人民贊成一中時,民進黨沒有立場。當人民反對一中時,民進黨則擁抱台獨黨綱。也就是見風轉舵。用不反中麻痺中國大陸,用「確保選擇權」麻痺台獨分子,到頭來,還是空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