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誰說只能反課綱?「唯本」觀念要改變(上)

蕃論戰/KSH/專欄 2015.10.13 00:00
由彰化高中圖書館主辦的第一屆「國際馬拉拉獎」,臺中一中蘋果樹公社廖崇倫是其中一位得主。廖崇倫強調,「青少年關懷社會也可以有深度,盼外界不要妄貼膚淺標籤!」他只是因反黑箱課綱運動被看見,代表所有參與的學生來領獎而已。廖崇倫說,很多人看著高中生投入社會運動,就先貼上「為反而反」、「只為耍酷」的標籤,他嘆學生運動遭污名化。 開學已一段時間了,學生雖然繼續學習「反課綱」的「課綱」,廖崇倫的獲獎卻是正面象徵,提醒大眾不要遺忘一段雖暫時落幕卻繼續存在的歷史。對於一個不合法,亦不講道理的權力者,是謂抗爭。此類權力者,當然認為反課綱的學生不理性,問題是權力者大權在握,自身亦未必理性。而那些支持權力者之流,部分有既得利益,有吃有喝有房產,朱門酒肉臭,亦視反課綱學生為暴民。然而抗爭的過程中,多數反課綱的學生致力於讓本身一直保持在有道理的狀態下,並找出資訊,爭取社會認同,不讓有問題的訂課綱過程矮化臺灣。只是前科累累依然歷歷在目,即使立法後,難保執政者就不會上下其手。某些立委會依據自身所屬的利益、政黨的路線方向訂定法律。 近日國民黨舉行中常會,針對換柱進行討論,有民眾情緒失控,竟然朝從黨中央離去的車輛投擲水瓶並持棍砸車。其中有張安樂支持的挺柱主力,這些人,經常批評318學運與反課綱學生是暴民,結果現在換成他們自己抗議時居然出現持棍砸車,這些人是否要向學生道歉?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暴民?透過這次的挺柱事件,究竟是學生或是挺柱、反學運、反反課綱的人比較和平理性?已經有了公正的結論。 學校的上課教材已是固定,或許學生有無可奈何之感,但依然可以繼續進行另一種學習上的「反課綱」--即為「課外學習」,何況中華民國憲法並無規定僅可依照課綱作學習。現階段的教育,無論是因應時勢的潮流,抑或是提昇自我內涵,甚至是參與各類考試的準備,已經無法一味地遵循「僅須閱讀課本知識」的傳統觀念,因為勢必將不足以應付迅速轉變的社會所需。學生除了課本內容,亦可學習其他補充教材。21世紀的社會,是以「多元」的特性所組構而成,藉由多方面的學習,除了參照他人不同的看法,並因此逐步讓自身培養能接納「多類型想法」的包容胸懷,與關懷社會的能力。隨著時代的更迭,學生的思考亦劇烈變遷,教師無法以「專制」的思想教導學生,反課綱即為一例。故必要時,仍必須視學生的意見,在教學的內容與方式上作適度的更動,如:學生若提出希望在課程增加學習某類知識,教師可予以參酌,以合乎學生的期待。 「本」指課本,即教材、教科書。課本為基本教材,沒有課本,上課難以有中心,學生亦缺少聽、說、讀、寫訓練的依據。在體制下曾較為限制某些科目的內容,僅能講授固定的教材,例如:數年前小學至高中的課本,源自於國立編譯館的單一版本。故當時普遍認為:必須根據唯一的課本作教學。現今的趨勢則有不同的教材可供選用,教師有充裕的權限自訂教材,甚至尚能從流行歌曲取材,教學日益豐富;然而將課本視為可有可無的觀點會過於主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