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承認中國學歷有這麼嚴重嗎?

蕃論戰/KSH/專欄 2015.07.15 00:00
總統馬英九與青年學生互動,一位來自臺南的女學生在提問時特別強調:「我是臺南人,不是中國人」,馬卻笑問「有這麼嚴重嗎」?女學生回答:「超級無敵嚴重」。女學生並問馬英九是否會偏頗中國?馬英九說:「不能說一切都是以臺灣為主,完全不去考慮別人,總是要找到一個方案,大家都不完全滿意,但是大家都可以接受」。 女學生的憂慮並非全無道理,關於臺灣與中國間的問題,馬英九與政府亦似乎一直秉持「沒那麼嚴重」的原則,自認為「大家都可以接受」。又如「承認中國學歷」,教育部認為:「爭取優秀學生到自己的國家就讀大學已是近年明顯的國際趨勢。」更聲稱:「陸續接獲民眾及大學校院多次向政府建議擴大採認大陸地區高等學校學歷。除有利於提升兩岸文教互信基礎,進一步擴展兩岸交流深度。」 然「擴展兩岸交流深度」最受到衝擊的,莫過於臺灣的就業市場。以教師工作為例,有民眾認為:「不必害怕開放中國學歷,因為中國民眾看不懂繁體字,到臺灣根本無法教書,不會影響臺灣教師的任教權。」實則此言差矣!從文化、語言的角度,對中國學者而言,臺灣是適合他們進行教學工作的理想環境: 一、除了不可影印、盜用具有版權的書籍與資料,由於多數大學並無明文規定或限制教師的授課教材,因此教師可自主決定上課的主要書目與參考書目,或是研發與編製講義。換言之,即使有中國學者不甚了解繁體字,亦可以自行選用「簡體字」教材內容作備課,再透過各種教學方式授課,如:講授法、問答與討論,與學生的學習不至於有過多的衝突。再以書籍而論,一些出版社的市場版圖除了臺灣以外,並擴及到中國、香港、美國......等。換言之,同一本書的內容,可能同時具有「繁體字」與「簡體字」或其他語言版本。在課堂上,使用「簡體字教材」的中國教授,與桌上放著「繁體字教材」的學生,其實皆是閱讀相同的內容,絲毫不影響教學。 二、由於資訊工具的發達,可輕易「將簡體字與繁體字互相轉換」,或是翻譯為各國語言,因此能否懂「繁體字與簡體字」,已經不會影響中國學者的教學能力。 三、「繁體字」乃學習華語的趨勢之一,諸多中國學者與學生早已學習認識繁體字。舉出筆者在就讀大學期間的例子:敝校曾聘任一位短期來臺的中國教授,當時即有學生詢問該教授:「是否能看得懂我們在考卷上所作答的內容?」教授立即毫不猶豫的回答:「完全無問題!」因為他有擔任多年教授的經驗,並認識多數繁體字。該位教授亦表示:「簡體字實在是簡化太多文字的美感,所以學繁體字在學術界是潮流。」因此「大量的中國學者認識繁體字」,絕不是危言聳聽的傳言! 我們不是排擠或拒絕中國人才,但「承認學歷與否屬行政權範疇,考照則是考試院權限。然以目前臺灣五權的亂象叢生,極有可能被立法院擴權混淆!」在現今一黨獨大且恐有濫權之虞下,民眾對開放中國學歷的憂心忡忡當然其來有自。以學術交流的層面,聘請中國學者來臺灣進行短期訪問、演講、參與研討會或擔任幾學期的客座教授,同樣能達到「提升兩岸文教互信基礎」的效果。但若開放持中國學歷可在臺灣「長期」擔任教職,已處於少子化環境的臺灣教師,屆時亦要面臨另一種「超級無敵嚴重」的就業空間,絕無法成為馬英九所言:「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