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想達成新年新希望嗎?不如養成新習慣吧!

蕃論戰/廖偉翔/專欄 2015.02.24 00:00
每逢過年,無論是新曆年或舊曆年,無論在煙火聲或爆竹聲中,人人都不免訂下幾個目標,期許自己能達到新年新希望。然而經驗告訴我們的是,大多數人最終只能每年重複立志-失敗-再立志的循環,並期待來年會更好。不過,在開春之際,若能閱讀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的著作《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直譯為「習慣的力量」),或許今年可以有所不同。 「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早在19世紀,人稱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對習慣提出了深刻的見解。這也是書中最常出現的引用句之一。作者杜希格檢視現代腦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最新發展,更進一步點出了詹姆斯未能繼續完成的論點,即「習慣可以改變」。 書中對習慣的定義為「刻意或深思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使人們不必因大小決定而耗盡腦力。從動物實驗到觀察人類腦部活動,研究者發現習慣的養成迴路有三步驟,分別「提示」、「慣性行為」、「獎酬」。特定習慣冒出來之前,一定會接受到某個提示,接著開始從事提示引發的慣性行為,而後得到行為帶來的獎酬。一開始是有意識地選擇做出的決定,久而久之就成為習慣。 要改變習慣,就得掌握並拆解習慣迴路的步驟,並以新的慣性行為取代舊的慣性行為。譬如作者杜希格提到,自己有在下午外出買餅乾吃的習慣。為了減肥,杜希格檢視並仔細記錄想買餅乾前的情境設定,發現下午三到四點這個時間點是提示作者外出的信號。而出門買餅乾,目的也並非出外放風或攝取糖分,而是為了回程後能滿足和同事聊天的社交需求,買餅乾吃只是逐漸養成的慣性行為。從此只要杜希格一到下午時分,想外出買餅乾,就提醒自己改去找部門的同事聊天。雖然剛開始仍會出現忘記提醒自己,又外出買餅乾的情形,但爾後的確順利以聊天的新習慣取代了吃餅乾的不良舊習。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書中舉了個人、企業組織和社會等不同層次的實例,但僅用「習慣」一詞來貫穿三個不同層次的行為模式,不免顯得有點牽強,然而在個人層次上,此書仍算得上是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建議。新年想要達成新希望嗎?試圖養成新習慣,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