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族朋友們為我們舉行祈福儀式。/圖 周宜樺攝影
※ 新人可在景色絕美的部落裡拍攝婚紗照。/圖 周宜樺攝影
創立此文化部落,除了落實阿里山的築巢圓夢計畫,鄭老闆說,同時要達成三個目標,滿足三種人:「讓老年人傳承文化,讓年輕人返鄉就業,讓遊客一睹阿里山的真正靈魂。」阿里山鄒的人口大約三千七百人,鄒族有語言、沒有文字。曾有學者研究過鄒族的DNA,實際上和紐西蘭毛利人最為接近,推論來看,鄒族人最初登陸台灣時,定居於平地之處,「漢人登陸台灣後第一個開墾的地方是笨港,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新港,那裏原本也是鄒族領地。」
※ 為我們泡茶的安妮,過去曾是舉重選手,現在在園區服務遊客,輕舉茶杯。/圖 周宜樺攝影
※ 左:帶領我們導覽部落的鄒族青年身穿傳統服飾,「頭上的飛鼠尾巴是我上禮拜打獵砍下來的!」(少數民族領有合法打獵執照)右:鄒族少女的傳統服飾/圖 周宜樺攝影
現在部落裡的鄒族人,從小學三、四年級起學打獵,從小在家中和爺爺奶奶學說母語,到了學校再學習漢語;平時婦女們負責耕種、男人負責打獵。當我們一行人來到鄒族的傳統家屋參觀時,鄭老闆為我們解釋道,「在過去,女人是不能走正門的,因為正門擺放著狩獵的工具和獵物,被視為神聖的事物,女人得由後門進入屋子。」
※ 鄒族傳統家屋內部。/圖 周宜樺攝影
※ 茅達諾劇場的演出包括勇士舞、民俗舞蹈表演、小米豐收祭、重現部落民族採茶及打獵生態的歌舞劇演出。/圖 周宜樺攝影
※ 廣袤茶田,下起雨時雲霧繚繞。/圖 周宜樺攝影
部落的另一方就是一大片廣袤的茶園,種植茶葉、咖啡,部落特產的瑪翡咖啡更是得過獎的金牌咖啡!(「瑪翡」在鄒族語中意為「好吃」)在海拔500至1600公尺細心栽種,源自阿拉比卡種的咖啡,香濃不帶酸澀味,配上眼前壯麗的阿里山風光,心情一陣暢懷。整座園區內有許多值得細細探索之處,滿溢檜木香的創意生活館、以鄒族八大氏族命名的景觀茶亭、紀錄鄒族先人足跡的哈莫文史館、每日固定時間演出的茅達諾劇場…,整個部落,就是一座鄒族的文化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