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青年參政,幌子或良藥?

yam蕃薯藤新聞/陳妤寧/專欄 2014.07.16 00:00
青年選票一直都是藍綠兩黨試圖經營的重點族群之一,儘管三年前開始出現「首投族」一詞和各種相關廣告,但尚有許多人不看好這群鍵盤參政者實際踏出家門投票的比率。在太陽花學運之後,各方正襟危坐,行政院推出青年國政團、民進黨端出「民主小草」計畫、或是兩黨同時推出LINE官方帳號和各種抽獎獎品。這些作法,有效嗎?對於政黨吸收青年選票有效嗎?對於有志參與公共事務的青年有效嗎? 不同世代之間除了吸收資訊的習慣不同,連幽默感、語彙、乃至於美感都有差異,更別提時代所形塑的共同記憶和基本認知了(例如藍綠皆下流、媒體皆白痴、房子買不起。)。如果政黨只是依樣畫葫蘆地將既有宣傳挪移到網路上,僅僅更換宣傳渠道那正是換「湯」不換藥。除了宣傳技巧經常不得要領,其實根本問題在於,對於太陽花族群來說,政黨是難以被「反主為客」的。無論是在野黨或執政黨,推出「青年意見流入」的管道便是最大的慈悲,這些看在上街頭的青年眼中卻只是一種收編。當藍綠聲稱自己正在提供有志青年一個「舞台」,太陽花族群應該問的問題是這個舞台是否一被抽回去之後,自己除了選票之外是否就再無其他意義? 但切換到青年的思考角度,是否應該對政黨保持距離、維持清流?我的個人意見認為相反,大多時候青年都想過得乾乾淨淨舒舒服服,但不踏入泥巴實際參與的結果,就是繼續被我們看不慣的糟糕政客所統治,並永遠在場外咒罵政治為何如此骯髒。政治其實就像一件衣服,如果衣服髒了你會拿去把上面的汙垢洗掉再穿上,因為髒的是汙垢、衣服是無辜的;但這樣的道理放到政治上,我們卻寧可著涼不穿衣服也想把政治這件衣服直接扔掉,到頭來,被懲罰的還是自己。 一旦青年和政黨兩股勢力真的交叉,除了各種推崇或唱衰,我們應該保持警醒的是,青年不會是永垂不朽的萬年青年。民進黨大老們當年不也年輕過?但,十年之後我們能否接受再被下一個世代革新革命?在「薑是老的辣」的儒家社會中,青年能否真的在政治上發揮影響力,關鍵正在於我們每個人能否拉下老臉,接受比自己小十幾歲甚至幾十歲的「小屁孩」具有提出比自己更好見解的可能性。否則一代又一代的媳婦熬成婆心理,正是我們阻擋青年能夠獨當一面「轉大人」的兇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