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公開「是」愛?──瑪那熊拆解「放閃」心理

yam蕃薯藤新聞/周佳蓉 攝影/李昌元 本文由張老師月刊 堤供 2017.01.26 00:00
熱戀的火團直竄天際 「前面好亮~我的眼睛要瞎啦!」以為是過強的紫外線讓人睜不開眼,原來是一對情侶在「放閃」。 「放閃」一詞最初所取的意象是指戒指、銀飾所反射出的光芒,用以形容炫富行為,藉由掛戴閃閃發亮的高貴飾品,像是在提醒旁人自己很有錢。不過這樣的用法後來在批踢踢上被轉借,用來形容情人之間親密的互動,兩人甜蜜的愛情如同炫目的光芒,惹人羨慕。 在這個世代,人們習慣利用各種平臺(Facebook、Instagram)展現生活日常,與網友分享自己買了什麼東西、嚐了哪些美食,當然也包含了與戀人之間的相處。這些「強光」從現實蔓延至網路,無論逛街或是逛臉書,很難不被「閃」到,大部分的人也早已對「放閃」與「被閃」習以為常。 提出「愛情三角理論」的心理學家Sternberg認為,愛情包含了親密、激情以及承諾三種元素。其中,剛萌芽的愛情,往往激情成分最高,在激情的催化下,情侶間很自然會有許多肢體上的接觸。戀人們炫耀性的放閃或許常常引人抗議,不過諮商心理師瑪那熊則認為:「他們未必是故意要炫耀或引人注意,而是處於熱戀期,沉醉兩人世界無暇顧及他人眼光。」 「不過,當然也有人是刻意放閃。」問起這些「刻意」的背後是為了什麼目的,瑪那熊直說這很難有定論,「畢竟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很大,每個人、每對情侶都有自己的理由。」 就是要讓全世界都知道 瑪那熊指出有研究顯示,「放閃」的舉動被缺乏自信的人當作一種安定劑,「這種人通常對關係沒有安全感,所以傾向公開與情人間甜蜜的點滴,營造出『我過得很好』的表象,藉以安撫內心的焦慮。」 但有趣的是,他也發現有研究調查了喜歡在臉書上放閃的人,結果發現,他們通常對感情有較高的滿意度。「也就是說,他們放閃的理由比較像是因為自己過得很好,而希望將這分喜悅與他人分享。」 「放閃」到底是對關係感到擔心,或者是對關係感到安心,瑪那熊認為目前並沒有明確的定論,當然也就沒有好壞之分。而且他認為,該關注的重點反而在於:感情中雙方對於放閃行為是否有共識。 如果兩人都同意公開戀情,不論是po親密的照片,或是在眾人面前親密地互動,那都無妨;「但如果只有一方一頭熱,另一方卻不願意呢?」 曾有一對情侶對於「放閃」產生歧見,雙方都對彼此的做法不甚滿意,飽受困擾而來找瑪那熊諮商。 這對情侶任職於同一間公司,不免會一起出現在工作場合或是公司周圍。男生屬於外放型,只要一有機會跟女友一塊,他很自然地就會黏著對方,做出親暱的舉動。像是中午吃飯時,他會熱情地餵女友;走在路上,也會伸出手摟著女友的腰。只不過,這些熱情攻勢全被女友推卻。當男友伸出湯匙時,只見她不解風情地回絕:「你放下湯匙,我可以自己吃。」當男友靠過來時,她也立刻閃躲:「這裡是公司,不要這樣。」 一閃一閃,愛的火花忽明忽暗 在EFT(情緒焦點治療)的觀點中,將親密關係比喻為一場捉迷藏遊戲,往往有一人偏向「抓人鬼(pursuer)」,另一人相較之下則成了「躲藏者(withdrawer)」。 抓人鬼是比較主動的一方,但也容易焦慮,時常對關係的風吹草動很敏感,且會步步逼近,正如這位男友展現出的特質。在進一步探問下才發現,他除了想藉由高調的恩愛來表達愛意,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對女友的「測試」。如果女友欣然接受他的親暱,他會視為是一種愛他的肯定,只是很不巧,女友是考量較多、低調風格的躲藏者,對這些暴露在公眾場合的親密舉動感到不自在,面對追問也習慣選擇迴避,希望大事化小,「這時候就面臨了兩者的不同調。」 女友的拒絕,讓男友焦慮地胡思亂想:「她是不是不喜歡我了?她不想讓其他人知道,該不會是想要保持單身行情?還是她另有好感的對象?…」 當男友因為擔心提出質問時,卻反而讓不喜衝突的女友退得更遠,只是淡定地回應:「不要在這裡吵,我們現在是在公司,要考慮一下其他人的觀感…。」 一方急得咄咄逼人,一方冷得彷彿事不關己;兩人各有各的模式,但在不明白對方的考量下,因而造成了誤會。「身為諮商師,我能做的,就是去同理雙方表層行為底下的情緒,來釐清兩人在高調與低調之間的落差。」 女友認為,這些高調的舉動會引來同事及主管的側目,可能還會遭來同事的閒言閒語,她擔心旁人的關注與流言蜚語會影響到兩人的關係;男友的親密舉動則是希望關係能夠穩固,並從中得到更多安全感,因此藉由多靠近對方來表達關心與愛意。 兩人都在擔心,也都為了這段感情著想,卻採取完全不同的策略,甚至適得其反,讓彼此更難受。在諮商師同理雙方、攤出深層情緒的過程中,逐漸讓男友發現,女友表面看似不在乎,但其實她的「躲開」是為這段關係的未來在做盤算;同時,也讓女友看見,男友的卿卿我我並不是找麻煩,「示好」是他認為對關係有幫助的方法,而在他指責追問的背後,也有著他對感情的擔心與在意。 這些新的覺察幫助雙方減緩「一追一逃」的行為,讓兩人能從捉迷藏的負向循環中跳脫出來。 為何放閃,只有自己最清楚 「放不放閃,影響最大的往往還是關係中的兩人。」雖然「放閃」一詞形容得像是會造成旁人的困擾或是引來嫉妒,也確實可能讓見狀的朋友有種「見色忘友」的失落感,但瑪那熊認為另一半才是關鍵,「所以不論是po放閃的文章、照片,或是在公共場合示愛,還是要先尊重另一半的想法才比較恰當。」 「放閃」看起來事小,卻也能映照出個人對感情的態度,甚至顯露出自己的內在議題。究竟為何而「閃」,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如果你炫耀感情是想補足內心缺乏的安全感,那麼應該進一步探究並處理你的不安,那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瑪那熊鼓勵大家回到關係與自己身上,「去探討自己缺乏自信的原因,而不是一味藉由外在行為來滿足內心的焦慮,甚至要對方為自己的安全感負責。」 當然,如果你純粹抱持著樂於分享的心情,那就提醒身旁的人準備好墨鏡,接受滿滿的閃光攻勢吧! 【瑪那熊】 諮商心理師、個人形象顧問、活動講師,投身心理學領域已經十年,專攻愛情心理學、人際互動領域。 除了熱愛書寫部落格文章,也常在批踢踢或粉絲團中解答網友的愛情疑難雜症。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