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與孔枝泳對談 楊照:我可不是「大叔」

yam蕃薯藤新聞/林郁倫 採訪報導 2013.02.02 00:00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韓國小說家孔枝泳受到矚目,她的二十多本書,至今銷售統計已超過千萬冊。作品選擇社會關心議題的她,不但文學評價高,在銷售也獲得成功。這樣的成功反映了韓國社會的文化形貌。特地在這次的台北國際書展中與作家楊照對話,談用一枝筆撼動社會的力量。作家楊照誇她是個"氣場"很強的作家。 作家楊照一開場,意料之外的開了一個「大叔」玩笑,他說大家都不知道他和孔枝泳其實是同年紀,只是相較之下外表可能像韓國人口中說的「大叔」,這樣緩和的開場其實是應孔枝泳的要求,希望不要把活動搞的太嚴肅了,照現場哄堂大笑的程度,楊照這樣的說法算是成功了! 韓國改編小說的電影「熔爐」,在說聽障學校老師,性侵害學生的事件,對韓國社會有很大衝擊,孔枝泳認為,文學是能分享別人人生的武器,讓大眾對社會邊緣故事,能有更持久的注目。
新聞圖片
韓國小說家孔枝泳與作家楊照。圖/林郁倫攝影
「小說」對你來說是什麼?為什麼要用小說的方式來反應沉重的議題呢? ◎韓國作家 孔枝泳 小說對我來說就想是一個「窗戶」,我透過這個窗戶看世界、世界也透過它來看我。但它到底不是「門」距離現實的社會還是有某些距離。另外一個意義就是,它是會固定把錢送到我戶頭的工作。 像《熔爐》燒起韓國社會對身障者的關心,如果是以新聞撥出的方式,並不會心痛、嚇一跳,社會只是知道了這個事實;舉例鐵達尼號來說,聽到這個消息,可能心痛、驚嚇兩分鐘,但是如果是透過電影去了解這個事情,最起碼會沉痛30分鐘。所謂的文學就是要有這樣的力量去分享人生。 ◎作家 楊照 從這裡就可以感受到我們之間的差異,我從來不覺得寫小說可以為我的戶頭帶來什麼幫助,這可能也是暢銷作家的感覺吧!而我和孔枝泳共通點是我們都相信文學,透過小說的形式可以讓別人知道、讓別人理解、進而讓別人感動,因而接受。 用「小說」來作為一個社會工具,如何用它來影響社會呢? ◎韓國作家 孔枝泳 我的原則是,每一次挑選寫小說的題材至少都要讓我可以心動維持一年以上,來累積我寫小說的大能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會反覆地觀察,這部小說,能不能讓讀者認同主角的人生、讓讀者感受社會共存。比如《熔爐》牽涉到性暴力的議題,不是我為了掀起那樣的社會變化而去寫作這本小說。 ◎作家 楊照 從《熔爐》就可以看到台灣與南韓的巨大階級社會的差異,裡頭涵蓋文學、新聞、還有社會學。從《我們的幸福時光》中,亦看不到孔枝泳贊成廢除、或是支持死刑的態度,那反而是用一種很弔詭的關係,因為有死刑的存在,才把這些受刑犯感化成天使,但最終還是難逃伏法。 寫作的強大力量是如何產生的?可以讓你心動一整年的題材又從何而來? ◎韓國作家 孔枝泳 在寫作《我們的幸福時光》以前,我讀遍所有關於死刑的書籍,也面會死囚、去翻閱他們的紀錄,進而心疼他們的背景故事,一直到現在遇過的死刑犯,真正"罪大惡極"的大約就1到2個,大部分就像我小說裡的主角一樣被感化。因此,我開始愛他們,對於他們的愛和熱情也是我的能量。至於我的能量為什麼可以源源不絕壯大,這我的朋友也常常問我,我也沒有答案(笑)。 ◎作家 楊照 透過今天的對談、坐在孔枝泳的旁邊,真正感受到她是個「氣場很強」的作家,難怪她會覺得台灣是個很悠閒的地方。從她身上,看到台灣文學界少有的「一個身為作者的社會態度」,那樣的態度會讓你很清楚的知道社會上的責任、平等,不會認為我沒有資格或權利去發聲、更不會有"惡人與我無關"的心態。 ◎韓國作家 孔枝泳 感謝楊照分析的透徹,我也常常會想,有些罪犯因為一個麵包而入獄,那我還可以滿漢全席嗎?要拗轉社會大眾對新聞或對社會現實麻木,我寫小說最大的價值就是,作為一個人類,要怎麼和大家共存。 身為大受歡迎的作家,她同時也是三度結婚離婚、帶著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她坦言有段時間寫作是為了賺錢養家,也正是因為如此不迴避、正面迎向挑戰的精神,而造就今天的孔枝泳。她說從《我們的幸福時光》後,她重新感到「寫作與人生合一」,「只要活下去我就會繼續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