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陳敏佳X設計好自在-一封獻給攝影的情書

欣傳媒/ 2014.08.22 00:00
包叔平

「攝影」包含了什麼,是感情、意念、紀錄還是一種自我投射?一位是快門次數按得不太多的攝影師,另一位則是自稱影像收集狂的設計人兼攝影愛好者;到底拿起了相機以後,「攝影」這件事帶給他們什麼樣的人生風景?著迷世界的細膩也好、視覺與靈感開竅也罷,說是一封獻給攝影的情書,亦不為過。

陳敏佳:「就像是喜歡貓狗一樣,享受過程中一切的付出。攝影對於我的魅力在於每一個部分都有吸引我的地方,從一開始到最後相片的誕生,我都能夠付出熱情;做喜歡的事情,同時用這件事情生活。」

設計好自在:「我最近很熱衷玩咖啡機以及自己烘焙麵包。某一個程度上也是在享受那些機器帶給我製作上的樂趣,以及每一個階段與過程。回想自己從開始玩攝影至今也是,每台不一樣的相機帶給我不同影響,漸漸地會想要擁有一個好的相機,去拍出自己更想要的影像。」

Chapter 1:拿起相機的開始

陳敏佳( 以下簡稱陳) :關於會用到相機的初期記憶應該是為了拍自己辛苦製作完成的模型吧。然後比較深刻的印象是到國中,為了能在參加國小同學會時拍亭亭玉立的女同學,因而和年長幾歲的朋友借了一台相機,還記得是一台全黑的Nikon FE2(比FM2高階一點的機型)。只花了十多分鐘的時間聽對方解說使用的方法,就帶著這台相機去同學會拍了,洗出來的效果也非常好,沒有一張失焦、過曝,算可謂一次拍底片就上手吧( 眾人笑)。不過如果是要說想認真搞攝影這行,應該是因為大學在書展顧攤翻到一本美國攝影師Satter White 的攝影集《On Color And Design》, 心想「 這個攝影師的風格實在太不侷限了,能像他就太好了啊!」我想這是個開始。

設計好自在(以下簡稱設):敏佳這個開場白太Pro 了!想起我拿相機的時候應該是因為高中攝影課需要,所以跟媽媽「申購」了一台相機。到相機店的時候也不是很懂,店員就推了NikonFM2 配一顆50mm F1.4 的鏡頭,不過拿到後最令人興奮的是機械式的相機構造所發出的清脆聲音,不裝底片就這樣喀擦喀擦得可以玩上好久!但是初次裝底片拍下的實在是慘不忍睹的糟糕,拿回家還被家人教訓太浪費錢。所以高中時的攝影記憶其實很空,也沒太大興趣這樣。

大學唸了實踐,因為一次主題為「拍檸檬片」交出幻燈片的功課,當大家交出了自己的作品時發現大家都拿出看家本領,微距鏡、逆光樣樣都來,當然輪到我的時候感覺就是「死定了!」,自此之後我立下決心要拍出和別人不同的東西。之後進入數位化的時期,但是無意間邂逅了那秋黑(Natura Black),看到一個女攝影師用這台相機拍了新疆,於是也成為了我的愛機。這時也發現工具(相機)對自己來說是很重要的,或許是使用的感覺吧。

Chapter 2:關於攝影的風格

設:以前剛接觸攝影的時候,很喜歡森山大道。不過現在看會覺得有點太暴戾,對我來說現在比較喜愛的應該是很愛拍孩子的森友治還有濱田英明吧,柔和與溫暖的感覺比較讓我喜歡。

陳:在攝影生涯的初期我便希望定位自己是一個可以掌握各種風格的攝影者:可以拍新聞報導、講究模特兒妝髮的High Fashion、或是像國家地理頻道的紀實攝影.....,拍照的時候我會把自己化身成瑪格蘭(Magnum 瑪格蘭攝影社,也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攝影經紀公司。創辦人為知名攝影大師包括布列松、羅伯特·卡帕、喬治·羅傑 ,大衛·西蒙等)的攝影師,對我來說,一個攝影師應該要是沒有風格,但是什麼都會;我涉獵的攝影資訊或許不是太多,但是我可以知道哪種相機配上哪款底片成就我要的感覺。我比較傷腦筋的反而是遇到某個Project 時,我應該用哪幾種風格去搭配、創造出最後的影像,這反而讓我比較痛苦。

Chapter 3:攝影教我的事

設:因為從事設計,會發現攝影和設計有個共通點:就是需要觀察力。設計注重的在於解決問題:例如桌上零散的物品應該如何去做有效的整理與簡化,但透過攝影的話,就可看見桌上的種種細節。而且攝影磨練了我的心性;年輕時我是那種拼命按快門,不想錯過任何畫面的人。現在再回來看,會覺得自己漸漸懂得捕捉想要的畫面,然後拍下來。

我本身個性比較急,但接觸攝影久了,讓我習慣放慢腳步、觀察周遭,我甚至會走路、騎單車從永和的家到位於大安森林公園附近的公司上班,這種方式帶給我很多細節觀察上的珍貴體驗;另外和朋友出遊的時候也喜歡走慢一些,去留意大家的互動,捕捉到一些細膩的影像畫面。再加上有台好相機的話,的確是很棒的人生練習吧!(大笑)

陳:如果是單純的談到相機,對我來說它就是工具而已:沒有感情,但是我需要的時候就要立馬上手、不得有誤。對我來說器材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重要時刻不能出差錯。就像作家、創意工作者或藝術家,其實用什麼紙筆不是關鍵,最關鍵的都在腦袋裡,相機只是幫我輸出這些靈感。

不過如果講的是廣義的「攝影」就完全不同了,她幾乎給了我全部。我大學唸的是廣告,之後接觸到攝影,又對美好的、藝術的事物感到嚮往,攝影讓我對於這些部分很輕易地觸類旁通:例如我之前參與了雲門舞集四十週年的書籍製作,為了了解他們還去參加了舞者的基礎律動課程,也會看他們排練。奇妙的是,我用攝影的角度從觀眾席去看舞者的走位:比如讓一位舞者往旁移動個幾步,觀眾看過去的視覺就很和諧,後來跟林懷民老師討論,他也深有同感,這的確是奇妙的地方。我也參與田中央事務所(建築師黃聲遠的工作室)的作品集製作,即使我不真正懂建築,但依舊能夠抓住感覺。假設我唸的是會計,我可能對這些就一竅不通。

Chapter 4:拍照的眉角

設:拍照的時候總會思考應該用哪一款相機,所以不管去哪還是會想多帶幾台備用。像有一次去日本滑雪,身上就很想揹著幾台達到萬無一失,但問了同事才發現這時候最好用的其實是智慧型手機,因為輕便簡單很快能拍到想要的。不過最深刻的是女兒出生的那天,還記得我在進產房前一刻還在挑選,一直拿不定主意。最後護理長急得對我說:「還沒好!你女兒都要唸幼稚園了啦!」,我才趕快拿一台衝進去,女兒剛好就出來了!(眾人大笑)

陳:我比較喜歡誠實面對被攝者。早些時候我拍許多人物,為了能讓對方進入狀況,我會耗費心力去引導對方,達到理想的效果,但是會讓自己身心俱疲。所以之後只要是拍人物,我會先做一個很詳細的功課,去了解這號人物的理念和態度讓我認同、接受,如果必須要再大費周章,感覺自己會很累、也不誠實。拍照對我來說是必須和對方交換半天到一天時間的靈魂,所以我希望拍我認同的人與事物。

設:我也認同敏佳說的,像有時幫朋友拍婚禮,我會一一認識他的家族成員。如果了解了,就會對人產生情感,自然拍出來的畫面也會更細膩、有張力。

Chapter 5:攝影中的樂趣

設:按下快門、沖片之後,我會喜歡花時間去一一審視、整理自己拍的照片。這也算是攝影之中最讓我享受的過程之一。

陳:對我來說我可能要出車禍住院才有這種時間(笑)。但攝影之於我最大的樂趣是他會讓我在生活中的視覺體驗豐富非常多,不論看到什麼景色,腦海裡頭就會有一個精心Set 過的場景,即使只是去吃隔壁路邊攤的魚湯,攤子冒出的熱氣、食物、光景與一旁等待魚骨的流浪小貓,對應到我的腦海裡都是迷人的,就像隨時在看電影,即使我一張都沒拍,這就是所謂的攝影眼。

設:認同!我也有類似的體驗!但是有時候對光影太敏感,反而容易麻痺;有一次大感冒的時候,我的感官反應有點不同,攝影眼居然開啟,拍到很不錯的照片!(大笑)

陳敏佳近期最喜歡的照片:

3/22 那天下午工作結束,和同事李阿霞走去立法院看看學運狀況,身懷六甲的阿霞靠著圍牆避開人群的正面推擠,我發現捧肚保護胎兒的孕婦、鐵絲網、冷硬的建築線條、橘黃警示燈、迷惘的表情... 這些元素和現場氛圍形成有趣的畫面,於是粗估焦距和構圖,盲拍多按幾張,很幸運得到一張我想像的畫面。

設計好自在近期最喜歡的照片:

是最近試圖挑戰的微光下的景致,想拍攝出帶有寧靜感的色澤,需得完全屏息呼吸才有20 張成功一張的機率 (防手抖也能防止殭屍攻擊,相當一舉兩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