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當代傳奇劇場吳興國 盛鑑 聯手「等待果陀」諾貝爾文學獎貝克特荒謬劇場經典再現

Wow!NEWS/ 2015.04.28 00:00

1997年,吳興國就有萌生改編這齣被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劇作第一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克特的「等待果陀」。當時,因難以想像東方戲曲如何演繹「西方荒謬戲劇」而被拒絕於評審桌外,因而延了八年。也因為好友金士傑的相信和支持,終於,2005年兩人結合,吳興國改編、導演,金士傑戲劇指導,聯手札札實實地盯著五位演員天天排練四個月,完成了這齣既有戲曲唱唸作打豐富表演的精采,又有默劇、舞台劇的張力和精準的節奏。貝克特生前副導演華特‧艾斯姆斯,現在是愛爾蘭「門」劇團導演,在看戲後,不禁讚嘆:「我看見一座大山,就在面前……他們成功地破解了貝克特的密碼,達到劇與詩的完美融合。」

看似嚴肅的生命探索,全劇卻是在極荒謬、嬉鬧、笑聲中進行。

等待果陀,有「反叛傳統」的精神,劇情疏離事實,沒有敘事架構,用片片段段的生活碎語組成一大片戲劇羅網,讓演員與觀眾在劇場等待果陀現身的時間中,和劇中人物栓在一起。

原著薩謬爾‧貝克特(Samuel Backett, 1906-1989),歷經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愛爾蘭人,其代表作「等待果陀」於1969年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當年瑞典學院頒發講詞:「以全新形式的小說和戲劇風格,使現代人從精神困乏中得到向上提升的力量。」這齣作品顛覆傳統,以獨特的語言和結構,為現代劇場創造一個全新的閱讀和觀看的方式,也從此改變了表演、寫作和導演方法「形式即內容,內容即形式」貝克特的戲劇是以形式形塑內容。改變形式也等同變異其內容。

吳興國飾演流浪漢啼啼(Di Di),盛鑑飾演哭哭(Go Go),一個是「眾人皆睡我獨醒」的聰明人,另一個是「昏昏沉沉自得其樂」的迷糊人。兩人都有京劇老生、武生和舞台劇、影視表演背景。雖受限貝克特版權中心規定不能有「任何形式的音樂」伴奏,也理解「少顏色的表演」要求。但,他們仍以用口打鑼鼓經,唱京胡過門,自娛娛人。這種外顯的表情豐富、動作誇張的表演,具東方戲曲特色,反而成了有別於西方的興味,拯救了觀眾在等待的沉悶。喧鬧之後的停頓、空白,更對比出荒涼、虛幻和孤寂。

林克華的舞台燈光設計,以「空有萬有」、「少即是多」為現代拼貼的禪風,吳興國古琴即興作品,在空靈中配合無伴奏的京崑唱腔,營造出悠遠又孤寂的氣氛。黃文英的服裝,設計出「今之古人」、「破落典雅」的生命律動。當代傳奇劇場以東方禪意呼應西方的存在主義,以丑角表演展現荒謬戲劇,在戲謔的笑聲中,淨化了現代人的內在心靈,兩廳院售票,電話(02)3393-9888。7月02~05日 台北城市舞台(四場)、8月14~15日 上海文化廣場(二場)(FASHION-PS.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