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吃肉補蛋白質?專家提4原則 別再吃錯了!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新聞部 2015.10.03 00:00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蛋白質能構造器官、修補細胞、調節機能,是發育與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說到補充蛋白質,大多數人會想到多吃肉,但是,鮮少人知道攝取超量蛋白質時,這些未能排出身體的多餘蛋白質,就會以脂肪的形式,貯存於肝臟或脂肪組織!那麼肉該怎麼吃才健康?專家分享吃肉4撇步,排除民眾對於吃肉的錯誤觀念。

紅肉白肉怎麼吃?份量最重要

臺灣大學營養教育與傳播講師洪泰雄指出,談到吃肉,多數人認為白肉比紅肉好,但鮭魚不論生熟都是紅色、蝦子煮熟也是紅通通,該如何分辨紅肉與白肉呢?最簡單的分類法為,家畜類如牛、羊等,歸在紅肉;家禽類如雞、鴨、鵝等,則為白肉;至於魚、蝦、蟹、牡蠣、蛤蜊等海鮮,則屬於白肉。

白肉的脂肪量比紅肉少,而紅肉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會促進體內合成壞膽固醇,減少能預防動脈病變的好膽固醇量,因此專家多建議少吃紅肉多吃白肉,但不論紅白肉,關鍵因素其實在適量攝取!洪泰雄也分享4步驟健康吃肉:

1)適量攝取肉類,每餐1份,約2兩重,大概是手握拳之份量,盡量選擇脂肪量較少的白肉。

2)坊間流傳多吃白肉、少吃紅肉的觀念,但紅肉其實是鐵質的優質來源,不僅被人體的利用率高,也不太容易被其他營養物質影響而減低吸收率,尤其發育期的孩子,對於鐵質的需求更是迫切,因此不可完全避免,建議一週攝取量少於3份即可。

3)選擇瘦肉,少吃肥肉,避免吃看得見脂肪肉類,如肥肉、皮層,和動物內臟,如豬肝、雞胗、雞心等。

4)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類、多吃脂肪含量低的肉類,脂肪含量由低到高分別為魚→雞→鴨→牛→羊→豬。不同部位也有差別,以牛肉為例,盡量選擇菲力、牛腱、里肌;避免沙朗、牛小排、牛五花、牛腩這些脂肪較多的部位。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