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醫治療慢性腎臟病有效果嗎?

華人健康網/圖文/中醫師林舜穀提供 2017.04.24 00:00

慢性腎臟病在台灣有廣大的病人群,盛行率高達9.83%,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慢性腎臟病患者能不能吃中藥已經爭論了許久,從民國九十二年的馬兜鈴酸事件開始,幾乎每年都會有吃中藥會加速腎臟惡化,甚至是洗腎的新聞。

由於慢性腎病是一種逐漸衰退的疾病,腎臟功能可能會花費好幾年逐漸降低,最後衰竭到沒辦法負荷身體的廢物與維持電解質平衡,而需要洗腎甚至死亡,研究如果追蹤期不夠長,會因為藥物效用與危險還沒有顯現,無法比較長時間風險的缺點。幸好台灣偉大的健保提供許多寶貴的醫療數據,讓研究者可以長時間的追蹤中醫治療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成效。這篇文章將回顧兩篇最新發表的大規模研究成果,了解中醫在慢性腎病治療上所扮演的角色。

中醫減少惡化為末期腎臟疾病風險

第一篇是2015年由高雄醫學大學黃尚志教授所領導的團隊,從健保資料庫中蒐集了兩萬四千多名慢性腎臟病患者,涵蓋各種不同的嚴重程度。將這些患者分為同時接受常規治療與中醫治療組,以及單純接受西醫治療的對照組。從2000年追蹤到2008年後,看兩組患者惡化為末期腎臟疾病的風險是否有差別。

末期腎臟疾病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惡化到最後的狀態,腎臟功能幾乎已經損失殆盡,沒有辦法排除身體的廢物以及調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也就是所謂的慢性腎臟衰竭,患者幾乎都需要洗腎或是移植才能夠維持生命。

超過五年的追蹤結果顯示,除了一般治療之外再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比單純接受一般治療的患者,惡化成末期腎病的的累積發生率較低,且統計顯示兩組有明顯的差距。

在校正可能的影響變因,並且用傾向分數配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調整兩組的比率後,接受中醫治療組別的風險比率約是一般治療的0.47倍,且進一步的分析發現中醫治療的時間越長,降低風險比率的效果越好。

中醫降低慢性腎病死亡風險

另一篇論文是由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楊振昌主任在 2014 年發表的論文,探討慢性腎病患者吃中藥後會不會增加死亡的風險。楊主任使用台灣的健保資料庫,一口氣連續追蹤九年的時間,看吃中藥到底會不會讓慢性腎病患者比較容易死亡,並刪除了曾服用過已知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例如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天仙藤等,行政院衛生署已在2003年11月公告全面禁用的中藥材。

這篇研究特別的地方是分組的方式,楊主任把患者分為從來沒有吃過中藥,在得到慢性腎臟病前有吃中藥,得到慢性腎病後有吃中藥,以及得病前後都有吃中藥四種。

追蹤九年後,發現患者的存活曲線很明顯的分成兩群,得到慢性腎臟病之前有吃中藥,但是之後沒有的族群,和自始至終都不看中醫不吃中藥的族群兩者的死亡曲線相近而一直有吃中藥的患者,和得到慢性腎臟病後開始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兩組的死亡率較低,而且相對於從來沒有服用中藥的患者,有顯著的差異。

若以從沒有吃中藥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當作對照組,得到腎病後開始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以及一直都有吃的患者,校正後的死亡風險都比較低,大約是0.6左右。而在慢性腎臟病確診前有吃,但是確診後沒有吃中藥的族群,死亡風險則幾乎沒有差距。

研究顯示如果有接受中醫治療,不管是確診慢性腎臟病後才開始吃,或是一直有在接受治療,都可以降低死亡率。有這一篇論文當我們的佐證,我們在跟病患或其他醫療同仁溝通時,就能夠有所根據。因為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在2003年,也就是我大二的時候就已經全面禁用了,現在我們開給病人吃的中藥當然就不會有這些問題。

結論

以整個台灣為範圍的大規模長時間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一般西醫照護的情況下,如果再加上合格的中醫師治療,可以降低惡化成腎臟衰竭的風險,也可以降低死亡率。當然還是要呼籲民眾一定要找合格的專業中醫師,切莫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藥,更不建議自己去路邊採草藥回來煮,以免害了自己。

本文出自:中醫師林舜穀的部落格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8/5190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