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腸腸出狀況?腹痛、腹瀉治不好?腸胃道專家與您同在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7.01.23 00:00

老是腸絞痛,腹瀉、發燒,卻怎麼也找不出原因?擔心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作怪?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想要明確分辨腸躁症與因自體免疫異常導致腸道慢性發炎的IBD兩者間的不同,實屬不易。

對此,醫師表示,其實除了尋求醫療院所協助外,現在網路上也有不少便利的工具可供民眾參考使用。譬如,「Guts4Life-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資訊與支援網站」特別推出線上「症狀檢查器」,只要花1分鐘時間,就能輕鬆評估自己是否有罹患IBD的風險!

IBD確診曠日廢時?有疑似症狀,應速往大型醫療院所進一步檢查

高雄巿立大同醫院副院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內科吳登強教授表示,由於過去民眾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IBD)不夠充足。再加上,IBD初期常見的腸絞痛、腹瀉與腸躁症十分相似。因此,也導致不少病友在確診前,往往將IBD與之搞混,而耽誤了就醫治療的時間。

事實上,根據過去的臨床經驗發現,有不少IBD患者從發病至確診,往往需耗費1~2年的時間。不只曠日廢時,對於患者來說,更可能因此錯失治療時機,導致發炎症狀惡化、引起相關免疫併發症;甚至因此侵犯腸道黏膜,對腸道造成損傷,進而影響病友的生活品質。所幸,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以及病友協會努力推播相關知識下,近年來,IBD患者的確診時間已大幅縮短至半年~1年左右。

除了相關疾病知識的普及有助IBD患者儘速確診治療外,吳登強教授也強調,由於一般診所受限於檢測儀器的不足,想要確診IBD疾病有一定難度。因此,建議民眾若發現自身有常莫名腹痛、腹瀉問題,症狀持續長達數10天之久未見改善,最好,能儘速前往大型醫療院所,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是深部小腸鏡、膠囊內視鏡的詳細檢測,都有助於釐清病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IBD隨著病程的發展,若沒有及早介入治療,使得病程往重症發展,恐將使腸道在持續發炎浸潤下侵犯腸道黏膜,造成廔管、膿傷、大小腸腸道狹窄等併發症

別小看IBD危害!發炎過度未控制,恐釀腸切除、併發症上身

為何IBD的早期發現、治療這麼重要呢?吳登強教授解釋,這是因為IBD畢竟屬於自體免疫異常導致的疾病;因此,患者不只會出現因胃腸道會發炎而產生的腹瀉、腸絞痛等不適症狀。一旦病情未受控制,發炎物質跟著血液流到全身,還可能使患者出現虹膜炎,關節炎、胰臟炎等併發症,其嚴重性不容小覷!

再加上,雖然台灣有大約70%的IBD患者屬於輕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病程的發展,若沒有及早介入治療,使得病程往重症發展,恐將使腸道在持續發炎浸潤下侵犯腸道黏膜,造成廔管、膿傷、大小腸腸道狹窄等併發症;一旦侵犯過度,更會引起腸道穿孔、壞死,而不得不開刀進行切除;嚴重者甚至需面臨一切再切的窘境。

值得注意的是,大腸、小腸有一定的長度,若是被不斷的切除,恐將對人體的營養吸收能力帶來劇烈影響;甚至可能因此失去自主進食的能力。尤其是,主要負責人體營養吸收功能的小腸,僅有6公尺長,一旦切除大幅過多,恐將成為短腸症而導致營養不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網路上也有一個專為IBD患者設計的「Guts4Life-發炎性腸道疾病(IBD)資訊與支援網站」,推出一套便利的線上「症狀檢查器」。

IBD V.S.腸躁症怎麼分辨?5症狀+善用「線上檢查器」助鑑別

吳登強教授分享,日前門診就曾碰過1名典型因未即使確診治療,而延誤就醫的個案。這名27歲的男性,過去1年來一直有血便、腹瀉問題,且在未進行減重計畫的狀態下,體重大幅減輕達10公斤之多。可是,偏偏由於其過去曾有痔瘡病史,因此將上述徵兆誤認為是因痔瘡復發、壓力過多導致而輕忽。

直到近日因突發性貧血、暈眩不適就醫,經檢查後,才驚覺該原來是罹患IBD中的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簡稱CD),且小腸道已大面積潰瘍。若再延遲就醫,導致小腸壞死,勢必得切除部分小腸。所幸,及時就醫,經治療後,病情已得到控制。

想要避免上述情況發生,除了腹瀉、腹痛等腸胃道症狀外,IBD的警訊還有哪一些?與腸躁症間又該如何區分呢?對此,吳登強教授指出,只要仔細分辨,IBD與腸躁症還是有下列5大顯著不同:

●體重快速下降:在未刻意控制飲食、運動的情況下,體重在6個月內,比原先減少了10%;或是,體重在1個月內下降了5%,都要特別注意。

●高燒持續不退:反覆高燒不退,且時間長達3天以上。

●貧血:老是感到頭暈目眩、臉色蒼白,甚至伴隨有心悸等症狀。

●胃口變差:食慾不振、胃口變差,且食量明顯減少。

●血便:排便後擦拭的衛生紙沾血、從肛門解出血液、大便帶血,都屬於血便的範疇。

除了透過以上症狀加以鑑別外,現在網路上也有一個專為IBD患者設計的「Guts4Life-發炎性腸道疾病(IBD)資訊與支援網站」,推出一套便利的線上「症狀檢查器」。只要花1分鐘的時間,回答5大簡易項目,就能輕鬆評估自己是否有罹患IBD的風險,及早把握黃金就醫時間。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特別聯合病友會,每年舉辦2場的「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整合眾多該領域的專家醫師、學者,一同為病友講解如何與疾病共存。

IBD病友照過來!善用病友會、線上衛教平台資料提升生活品質

此外,吳登強教授也強調,雖然IBD是免疫造成的終身疾病,但根據臨床統計,有高達90%的患者只要認真按照醫囑服藥、定期回診追蹤,就有機會過一般人的生活,無論唸書、運動、工作、生育都不受其影響。

可是,礙於一般臨床門診時間有限,往往無法詳細為病友解說面對IBD該如何自我照護。有鑒於此,為了一次有效性讓眾多病友更加了解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特別聯合病友會,每年舉辦2場的「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整合眾多該領域的專家醫師、學者,一同為病友講解如何與疾病共存。希望能藉此提升病友自我意識,以及對疾病的認知。

而透過這樣的場合,不但有助患者增加對抗疾病的信心,和提升其對醫囑的服從性。同時,也能讓病友間彼此能有機會互相認識、分享、加油打氣,甚至讓病友家屬對於病友有更多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除了實體的互動交流外,如今網路上也有Guts4Life-發炎性腸道疾病(IBD)衛教平台所提供的「IBD身心健康工具」,提供病友在飲食、生活上的自我檢視與評估方針;以及該如何告知人際關係中親密的友人,讓病友成功學會與IBD和平共處。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5093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