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想「年年有魚」 多吃永續海鮮

華人健康網/文/台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邵廣昭提供 2016.10.25 00:00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魚類多樣性及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海水魚類種類高達三千種之多,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平均是他國的四百倍。台灣的海洋漁業年產量也高達一二○萬噸,居全球第廿位。如果加上每年進口數量,則晉升到全球第十二名;如再除以國家人口數,則台灣躍居全球第四名。因此台灣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海鮮王國」。

但海鮮王國的稱號究竟是褒還是貶?如就許多愛吃海味的老饕而言,這應該是值得慶幸和驕傲的事;但對關心海洋保育的人來說,這可是破壞海洋生態的代名詞。

其實享受海鮮並不是件壞事,更何況吃魚本來就是有益健康,但問題是如果吃的海鮮種類太多,數量太多,讓海洋漁業資源枯竭,也無法再年年有魚時,海鮮王國就變成是貶而不是褒了。

那麼我們要怎樣努力,才可以讓海裡的漁業資源被永續利用,可以真正的年年有魚呢?

除了大家要呼籲、監督政府推動一些限漁措施和劃設海洋保護區並落實管理外,消費者也可以從買對魚和吃對魚來拯救海洋。

過去大家吃海鮮只注意到是否可口美味、價格合理、新鮮衛生;近年來,開始注意到水產品,特別是養殖水產品的產銷履歷,在生產及運銷過程中是否有被汙染或添加有害的藥物或化學物。但更重要的也容易被忽略的,其實是海鮮的種類是否符合生態保育原則,我們是否吃到了稀有或瀕危的物種?換言之,在選購海鮮時要有食物安全、永續海鮮,以及綠色海鮮的概念,讓海洋環境及海洋生態能夠永續利用,不會真的淪入漁業科學家十年前預言的,到二○四八年人類將沒有野生魚類可吃的窘境。

台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邵廣昭深切盼望消費者也能夠有綠色海鮮及海洋保育的觀念,在購買水產品時也能夠響應,只選購有永續海鮮認證,以及有產銷履歷安全保證的養殖水產品。

為維護地球生態的健康,早在一九七○年代生態標章就已經開始推動,但最早的海鮮生態標章MSC,則是在一九九六年才由「海洋管理委員會」推動。其目的在挽救全球日益枯竭的漁業資源,希望生產者漁民、產銷的企業,以及消費者大眾共同支持永續海鮮,並付諸行動。隨後又有其他類似的海鮮生態標章推出。比較簡單的作法,還是印製海鮮指南的手冊或摺頁,作為消費者參考依據;目前全球有廿多個國家或保育團體有出版各國的海鮮指南及建置網站。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二○一○年起正式編研出版《台灣的海鮮指引》摺頁,把台灣常見的六十餘種水產品分成建議吃(綠燈),想清楚再吃(黃燈),以及避免吃(紅燈)等三種類型。很高興現在已有重視海洋保育觀念的通路,引進國外永續海鮮認證產品,深切盼望消費者也能夠有綠色海鮮及海洋保育的觀念,在購買水產品時也能夠響應,只選購有永續海鮮認證,以及有產銷履歷安全保證的養殖水產品。不但保障健康,也對海洋保育盡一份力量。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4568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