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真正的家人關係和血緣無關!心靈相契才是關鍵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三采文化 2016.08.30 00:00

突然想到我曾被友人嚇到的一個例子。這發生在和我住在同一個大樓的劇本家市川森一先生去世時的事。在青山葬儀場舉行葬禮時,在他妻子柴田(市川)美保子的隔壁站著一位很有氣質的年輕女性,她就像喪家成員般對著大家敬禮打招呼。

我一直以為他們家就只有市川先生和太太兩個人而已,沒想到之後有一次在附近的健身中心遇到,市川太太對我介紹說:「這位是我女兒。」

原來市川先生在過世之前,就收了親戚的女兒當作養女。因為他想原本兩個人的夫妻生活,如果自己離開了,那獨留下來的太太會很孤單寂寞,所以夫妻兩人懇切商量後,就收親戚的女兒當作養女。這真是無微不至的安排!

因為柴田先生走得突然,我原本擔心就算是獨立自主的柴田太太也會感到失落無助,但想到這樣的安排,我就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據說他們夫妻早就計畫好了。我和她們兩位一起用餐,兩位看起來不是緊緊相依,而是一種讓人感覺很舒服的母女關係。

養子這種制度從以前就存在。以傳承及守護「家」為名,會把長男以外的孩子出養,讓沒有生養孩子的親戚來繼承其家業。我父親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叔父也是繼承了親戚的家。據說我家在明治時期的祖父那一代也是以養子身分繼承下重家,所以我的姓氏才變成下重的。我覺得與其像過去那樣,不如由意氣相投的人來締結養父母的關係也不錯。

我認為就算沒有血緣關係,只要心靈相契這樣就足夠了。在歐美,接受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將之收養為養子的例子很多。我跟著學英文的一位美國女性自己有兩個孩子,但是她又收了兩個非洲孩子和一個亞洲孩子,竭盡心力地養育他們。

到底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在乎血緣關係呢?有很多親子無法從這樣的束縛中自由解脫。如果可以更灑脫地想,到底是為什麼不能割捨這樣的束縛呢?如果這麼做的話,許多的家庭事件或紛紛擾擾的爭議就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解決。

去年高倉健過世。本來以為他一直都是單身的(和江利千惠美離婚後),但是沒想到他居然還有養子,所以被週刊雜誌大肆地報導一番。他完全不曝光自己的私生活,渾身都是謎,當大家都把高倉健神格化之時,我聽到他留有養子這件事,內心也為此鬆了一口氣。

高倉健的旁邊有一位和他心靈相通的人,我想這對他而言就是一種救贖。像這樣的名人很多都有收養養子。例如,岡本太郎。我曾經在他生前去他位於青山的家採訪他。入口就有一個岡本太郎的人像,他那時就在這個人像旁邊說了「藝術是爆發」後,然後擺出和人像同像的姿勢迎接我的到來。

那時我接受了岡本先生的一位女祕書無微不至的接待,之後據說太郎就用養女的名義,讓她入了戶籍。另一位高峰秀子小姐,她除了是一位很棒的電影演員外,她也是我很喜歡的散文作家,所以我從她的生活態度中學到很多。而且她也是電影導演松山善三的夫人。她之所以能成為作家,據說是因為一位崇拜高峰小姐的女性編輯慧眼識英雄的。

高峰小姐生前是松山家的養女,現今雜誌上也有關於高峰秀子生活方式的連載。高峰秀子這個個體和女性編輯這個個體,兩者緊密相連在一起就形成了這樣的家庭形式。我想這樣的例子應該還會陸續增加。彼此最能心心相印的朋友,最終變成了家人。

前陣子我在電視上看到了石原裕次郎的夫人北原三枝,談石原裕次郎對工作的熱情以及他與病魔對抗的過程。她那冷靜但卻充滿憐惜之情的談話方式,彷彿是對著丈夫耳邊傾訴般自然。

在這其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石原家沒有孩子,所以只要在全家團圓時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他都非常疼愛。」這讓我想到有一間少數非常能打動我心的溫泉旅館叫做「川太郎」。前陣子在京都偶然和旅館的女老闆聊了起來。

據說石原裕次郎把這間旅館當作自家一般地寬心放鬆。還有另外一間位於福井縣的溫泉旅館老店「紅屋」。石原裕次郎生病後就在這間溫泉旅館療養,彷彿這裡是他另一個祕密的家似的,全家對這裡有非常深厚的信賴基礎。當時的小孩現在已變身為溫泉旅館的社長,我聽著他緩緩訴說起過去的回憶。

他說石原裕次郎在「川次郎」有另一個家庭,在「紅屋」也有另一個家庭似的。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彼此是心有靈犀的家人,我想因此石原裕次郎才能保有內心安穩而安心療養。

我想現在石原家族彼此的聯繫,依舊非常緊密。他娶了北原三枝這位最愛的女人為妻,應該還是會「想要自己的家人」吧,北原三枝她淡淡地說。石原裕次郎他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呢?我想他想要的不是身為演員的石原裕次郎,而是一個能瞭解自己,且能放心表現出自己最原本樣子的安心地吧!

究竟這種安心是何物呢?我想即使不用說也知道,那就是和自己相信的夥伴在一起,並且自己毫不掩飾地做自己。我想這若不是在彼此完全的理解與信任的基石上,是難以成立的人際關係。

我想這就是彼此之愛。如果沒有默默愛著自己的家人,就不能稱之為家人。另一個,是我最近才深刻感受到的問題。那就是在被愛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去愛的對象。

「孩子漸長,膝下猶空」,這是我一位評論家友人說的,我想大家大概能明白。我發覺我最近越來越需要一個能讓我去愛的對象。把小狗或小貓等毛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般疼愛照顧也是一樣的。我想有許多世間夫妻他們討論的重點是寵物等毛孩子,這無非就是一種感情的寄託。

本文出自三采文化《家人這種病》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3/4285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