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游離型VS 酯化型 2種葉黃素差在哪裡?

華人健康網/華人健康網/特別報導 2016.06.28 00:00

葉黃素是現在當紅的營養補充品,但日前傳出,部分保健食品的葉黃素劑量不足,其中不乏知名大廠,讓消費者在震驚之餘,更大罵業者是黑心廠商!業者出面喊冤,指出是檢測方式不同造成的落差。究竟怎麼回事?民眾真的吃到黑心保健品了嗎?這一切,得先從游離型和酯化型葉黃素的差異說起。

葉黃素近年竄升為熱門保健食品,與現代人大量使用手機、電腦等3C產品有關。市面上的葉黃素百百種,民眾往往不知該如何挑選。其實,可以從最基本的葉黃素型態著手,就能輕鬆挑選適合自己的品項。

游離型吸收效率高 酯化型較不易吸收

一般建議,葉黃素的每日攝取量約為6~12毫克,但在選擇葉黃素時,不能光從含量判斷其在體內發揮的作用,因為葉黃素分為酯化型(ester form)、游離型(free form)兩種,前者是比較傳統的型態,後者則是改良過往缺點所研發出的新一代劑型。

由於游離型葉黃素已透過水解技術去除脂肪酸,分子量大幅減少,約只有酯化型的1/2,不需經過人體消化過程,可以直接在小腸被吸收,轉變成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所以游離型葉黃素會比脂化型的還要容易吸收。

相較之下,酯化型葉黃素雖在價格上較便宜,卻因含有脂肪成分,分子量較大,又需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將其分解為葉黃素和脂肪酸後,葉黃素的部分才能被吸收,因此吸收效率、生物利用率都較低。

若只從含量來看,酯化型葉黃素可能含有高劑量,但其實並不容易吸收。而且,酯化型葉黃素容易堆積在體內,長期攝取可能囤積過多,反而造成肝臟代謝負擔。

若要增加脂化型葉黃素的吸收率,一般建議在飯中或飯後食用,搭配餐食中的油脂幫助吸收。不過,游離型葉黃素因技術先進,不需特地搭配油脂或是挑選服用時機,在便利性和吸收效率上都比較高。

葉黃素的型態分成游離型和酯化型兩種,特性並不相同,因此檢測葉黃素含量的方法也不同。

檢測方法眾多 根據劑型選擇正確方式

由於游離型和酯化型葉黃素的成分、特性不一樣,製作成保健食品後的劑型也不相同。坊間常有游離型葉黃素為了保護葉黃素不被胃酸破壞,會運用微膠囊技術提供保護,而酯化型則常做成軟膠囊或是液態。

既然劑型不同,若需檢驗葉黃素保健品的劑量時,也需要採用不同的檢驗儀器和方法,才能針對不同類型的葉黃素進行正確的查驗。

比如,必須先針對游離型葉黃素微膠囊的特殊保護技術進行前處理,才能確實測量到其中葉黃素的真正含量。如果在檢驗時,未對游離型葉黃素的微膠囊技術做前處理程序,則容易發生測不出真實劑量的情況,反而影響了游離型葉黃素提升吸收效率的美意。而目前市面上的葉黃素,例如:舒利視、赫而司、Kemin等都含有游離型的葉黃素。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38856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