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不只是人情義理!婚喪喜慶有學問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出色文化 2016.04.29 00:00

「曾經聽說老後其實並不太需要花上什麼錢,但事實並非如此。像是婚禮或喪禮等等,每次一碰到這樣的事情,就必須要包相當的金額出去才行。」大家應該經常聽到像這樣的話語,不過,真的是如此嗎?

有關於婚喪喜慶之類的交際場合,就一定要想到這是社會性的人際關係,或親戚間相互交流所必須配合的情況。除了考量是否出席外,我認為應該也表示著自己的一份心意才是。

當自己仍舊隸屬於什麼組織時,一旦受邀參加婚禮,或收到訃聞,就必須要排除萬難去參加。然而,離開了工作崗位後,已經不再處於具有責任的立場,或許有人會認為,就沒有出於人情義理而非得出席的必要性了,只要依照自己的心情,遇到想要出席的場合再參加就行了──其實,對於婚喪喜慶的看待,就應該是這樣才對!

一位認識的女性朋友,在丈夫過世後,是以領取丈夫的遺族年金的身分在過活。每次碰到外甥、姪兒之類的結婚喜訊,甚至是聽說他們又生了小孩時,就會利用自己的一雙巧手,贈送他們自己所製作的作品。

只不過,像這樣的手工藝品,如果想要拿來送人的話,最好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水準以上才好。或許你心裡不會這麼想,但如果送給人家如同素人作品一般的東西,那收到禮物的人,有可能會因此而感到困擾也說不定。

以這個朋友的例子來說,她在養兒育女告一段落後,就開始學習拼布的製作,作品甚至還好幾次受到表揚,可說具有相當的水準。

另外有其他朋友,在參加親友的葬禮時,也會在祭壇上供奉手抄的般若心經。要是我自己哪一天也處於變成一張在放在祭壇上的照片,微笑著看著大家時,我應該會衷心地感謝像這樣充滿心意的手製品才是。另外,像是集合親戚以共同進行法事之類的場合,一般來說,大多是由負責

守護祖先的長男一家來負擔相關的經費,而其他的親戚等列席者,只要包出適當的金額作為奠儀即可,像這樣的形式十分常見。只不過,感到如此一來,將使得長男一家負擔過大的友人,倒是有留下「關於事務性的東西,就由大家來平均分擔吧!」的遺言,於是,要前往廟裡參加儀禮的兄弟姐妹,就以人數來分擔,而法事後的家族聚餐費用,則是先決定一個人應該要出多少錢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時,如果叔叔、嬸嬸,或堂哥、堂弟等依照自己的「心意」,另外再包了厚重的白包,那就心懷感激地收下吧!

對於要前往廟裡參加法事的近親家族來說,在過了三年祭後,兄弟姐妹及其家族便必須共同參與掃墓。而掃完墓後,大家再一起用餐的情況也還不少。也就是說,這是透過前往寺廟拜祭,進而連繫家族彼此情感的儀式。有的狀況是,剛好雙親在相同的月份亡故,像這樣,一家人每年便都會在雙親忌日將近時集結聚會。

關於這個,我有一個想法,就是與其幾年才一次,在禮俗上固定的年祭時才進行法事,那還不如頻繁地和兄弟姐妹相互約聚,前往掃墓祭拜,我想這樣,在黃泉之下的雙親反而會更加欣喜也說不定。

有關於婚喪喜慶的場合,就像這樣,只要依照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做就可以了。與其說這是老後才有的想法,還不如說是符合現代社會的新解釋。因應時代的進步,做法總是會逐漸改變,然後再由之後的世代加以繼承下去。我認為像這樣,把關於婚喪喜慶之類的規矩加以制訂與留傳,也是年長者應該要負起的重大使命。

本文出自出色文化《愉快的老後》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3/3791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