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予傷患安全感!家人陪伴不可或缺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原水文化 2015.07.27 00:00

除了身體「表面」的傷害需要復健,內在創傷也需要修復。還在住院時,會有心理諮商師定期來輔導我和媽媽。

我想,諮商師一定覺得我很難搞。因為不論諮商師怎麼問、怎麼說、怎麼絞盡腦汁,我肯定秉持最高品質──靜悄悄。狀況好一點的時候,大概就是「陪他」下下棋、玩玩動物模型的擺設而已。

我認為,這階段的「心理諮商」,對我的幫助並不大。

車禍之後,我幾乎完全封閉內心,除了家人外,並不想跟外人有多餘的交流。我似乎產生一種類似「被害妄想症」的心態,深怕一旦和人互動增加、敞開心房,接下來,不知又會發生什麼嚴重的後果。別說心理諮商師了,就連醫護人員、親友,甚至不認識我卻想給予慰問的人等,他們的熱情與關懷,看在我眼裡,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不論派誰來輔導來諮商,對我根本發揮不了作用。不過,這並不是代表我自己可以變得堅強、變得勇敢,或是調適得很好。

車禍發生後的一至三年,我幾乎每天都「──死路一條。每次,當我從噩夢中驚醒、哭醒,媽媽都會趕緊跑到我床邊,緊摟我,告訴我:「不要害怕,媽媽在這裡」。

或許傷害真的太大,我整個人變得很「幼稚」。我像個孩子,喜歡玩玩具,唱兒歌,出現一些差不多是在幼稚園階段,才有的行為與舉止。例如,我無法獨處,一睡醒,睜開眼睛看不到媽媽,就會哭,心理就像小小孩找媽媽時的慌張與無助。

因此,當沒日沒夜照顧我的媽媽,好不容易等到我白天睡著,想出門辦點事情,還得留字條「交代行蹤」,把行程寫清楚,像是去哪裡,去多久,什麼時候會到家…。這樣,我醒來時才能安心。

我顯現出的行為模式,似乎正敘述我的心裡深處的聲音:希望變成這樣的我,也能成為一個被人保護、被人疼愛的孩子。而媽媽耐心地安慰與溫暖,確實就是我的最佳心理諮商。不但修補我心中的不完整,也讓原本凋零的「安全感」逐漸茂盛。

本文出自原水文化《酷啦!我有一雙鋼鐵腳》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5/2775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