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每天吃太飽!3成胖童恐陷代謝危機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4.10.30 00:00

「嗝!吃好飽!」許多人的飲食定義是餐餐吃到飽,但千禧之愛基金會調查發現,近4成爸媽腰圍超標,不在乎吃下什麼、什麼食物才健康,加上缺乏運動習慣,不健康的生活形態連帶影響孩子的體位變化,造成近3成學童過胖,成為別稱「每太飽」—代謝症候群的高風險家庭,未來死亡風險不亞於癌症。

家長的飲食和生活形態會影響孩子的體位變化,千禧之愛基金會調查發現,國內4成肥胖家庭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新代名詞「每太飽」,是取字英文簡稱「Metabo」的諧音,提醒每天吃太飽會造成腰圍超標和肥胖,恐導致代謝症候群上身。

「每太飽」對人體健康的威脅甚鉅,據衛生福利部102年十大死因統計資料,可發現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腦血管疾病等,占所有死因的31.1%,已超過榜首的癌症(29%),不容小覷。

千禧之愛基金會深入校園,訓練學童成為家庭健康糾察員。(攝影/駱慧雯)

肥胖會遺傳!4成胖爸媽養出3成胖小孩

身型肥胖、腰圍超標的家長,容易養出胖小孩!千禧之愛基金會從介入教育的1萬52個家庭中,回收國小3至5年級學童家庭共4896份有效問卷,也發現爸爸腰圍超過90公分的比例是40.49%,媽媽腰圍超過80公分者佔37.34%,共養出29.98%胖小孩。

國外研究也發現,父母一人肥胖,孩童肥胖機率是一般孩童的近2倍;爸媽都肥胖,孩童肥胖機率約5倍。

建立健康飲食和運動習慣的良好生活形態,能降低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的罹病風險。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吳至行表示,80%代謝症候群與肥胖有關,但許多人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事實上,已有研究顯示胖兒童成年後的肥胖率為50%,青春期肥胖則成年也肥胖的機率為70%至80%。

此外,長期暴露在三高的危險因子中,未來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美國研究證實,代謝症候群轉換成糖尿病的相對風險為常人的6.9倍,心血管疾病的相對風險約2.5倍。

拒絕每太飽!成人腰圍八九十,健康常維持

吳至行醫師表示,引發代謝症候群的高風險因子,除了人力無法改變的年齡、性別和家族史之外,近9成與不好的生活習慣有關,包括抽菸、嚼檳榔、蔬果攝取太少、飲食過油過鹹、身體活動量不足,以及肥胖等,而這些習慣多從家庭開始和累積。

建立健康飲食和運動習慣的良好生活形態,能降低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的罹病風險,不過,千禧之愛基金會從以往經驗發現,針對成人和家長所進行的衛教宣導,成效有限,再加上代謝症候群多從兒童時期就開始累積和形成,因此踏進校園,教育向下扎根,訓練孩子擔任家庭糾察隊,幫爸媽量測腰圍,女生不超過80公分、男生不超過90公分,且帶動家長落實「控制腰圍和三高、選擇健康飲食、維持動態生活」的健康原則,拒絕「每太飽」上身。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2/2171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