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無法吞嚥!鼻胃管灌食感染風險高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4.10.29 00:00

慢性病患者出現吞嚥困難是常見現象,但臨床觀察發現,長期使用鼻胃管灌食,常會因肺部與鼻腔感染,導致死亡風險。醫師指出,要降低感染死亡風險,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是一不錯選擇,不僅手術簡單,疼痛低,更能大幅降低傷口潰爛感染,讓患者灌管飲食能有良好安全照護。

醫師認為,經皮內視鏡胃造廔手術,是一項簡單又安全的技術。

【門診案例分享】

居住台南的1名59歲男性病患,為食道癌第4期,醫師不建議手術治療。患者主訴幾個月來吞嚥困難,只能吃流質食物,體重減少10公斤以上。食道癌部分醫師建議化學及放射線治療,至於飲食部分則建議內視鏡胃造廔手術,術後灌食順利,部分時間仍可由口進食。

人口老化 管灌飲食增多

郭綜合醫院胸腔外科李武駿醫師指出,目前台灣有越來越多需要長期照顧的慢性疾病病人,尤其是依賴呼吸器或氣切的病人,或是其他疾病導致體力漸漸衰弱進食量不夠,另外就是一些癌症或罕見疾病導致吞嚥困難等,這些病人都是現行健保規範下需要長期管灌飲食的病人。

目前健保支付可針對下列2種病人進行經皮內視鏡胃造廔手術:

1.腦血管意外或車禍之植物人,須長年使用鼻胃管者。

2.其他病變導致病患須長期使用鼻胃管者。

如此規範下大多數無法治癒本身疾病的患者,都有機會接受經皮內視鏡胃造廔手術。

李武駿醫師(如圖)指出,長期使用鼻胃管灌食,常會因肺部與鼻腔感染導致死亡。(圖片提供/郭綜合醫院)

李武駿醫師強調,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包括中風、氣切或是老人癡呆等容易好發,目前大多數病人選擇使用鼻胃管灌食,原因不外乎是不知曉胃造廔手術和它的優點,且置入鼻胃管較方便且成本低,所以成為大多數長期照護病人的選擇。

鼻胃管灌食 感染風險高

殊不知鼻胃管外觀較難看、經過身體的路徑較長,導致病人無法有正常的社交活動,亦容易引起肺部及鼻腔感染,少數病人甚至因而胃食道逆流需長期服用胃藥。對於長期鼻管餵食的患者而言,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確實是不錯的方式。

選擇胃造廔手術可以改善上列缺點,雖然置入時需要手術,更換時有較高的風險,不過仍值得一試。特別是胃造廔手術簡單,又可以分為傳統型及經皮內視鏡型兩種作法。

《經皮內視鏡胃造廔手術》:

主要是由醫師藉由胃鏡方式將胃造廔管由胃腔拉出至腹壁上,整個操作過程約10至15分鐘即可結束,於患者腹壁上僅留下1.5cm左右的傷口,是一項簡單又安全的技術。且術後僅需觀察18至24小時即可餵食,3至5天即可出院,相較於傳統的外科胃造廔手術,是一不錯灌管飲食替代選擇。

【醫師提醒】:

少部分病人無法接受經皮內視鏡胃造廔手術,如口咽或食道阻塞、胃鏡無法通過者、腹膜炎感染中、凝血功能不佳、缺血性腸胃道患者。其餘如腹水、呼吸狀態不穩定、腸胃道構造改變、有腦室腹膜腔引流管者、過於肥胖、感染症未控制患者等,在手術前需仔細評估。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10/2167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