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老人養自己!4大趨勢迎高齡社會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4.09.02 00:00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新照顧時代,但是老人安養機構良莠不齊與嚴重不足,讓許多人望之卻步。專家呼籲,隨著少子化及高齡化,台灣未來將成「老人養自己的時代」,唯有匯整4大趨勢,讓照護機構品質再提升,才能迎接高齡化未來的挑戰。

人都會老,如何未雨綢繆讓老人安養受到妥善照護,需大家共同努力。

根據統計,現在的台灣人,平均6個人照顧1個老人,不出10年,台灣將迎將3個人照顧一個老人的時代。為鼓勵老人安養照顧品質提升與資訊透明化,《康健雜誌》耗時半年,遍訪全台,最後統計出推薦度最高的前10大優等機構,協助民眾選擇安養護機構時,不再徬徨。

優質老人照顧機構第1名:新北市雙連安養中心

推薦度最高的雙連安養中心,以服務老人要有「同理心」出發,執行長蔡芳文曾坐輪椅上下班,體驗行動不便的感受,也曾經住進安養房1週,發現有了吹風機卻少了棉花棒、提供室內拖鞋卻軟得老人家放不進去等缺點;至於照顧機構最棘手的人才問題,雙連選擇不聘外籍看護工,而是大量引進本科系學生,用好的薪資、福利、進修管道和企業文化留住好人才,為台灣培養照顧人才。

優質老人照顧機構第2名:宜蘭瑪利亞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在評選過程中,許多專家提到,希望以後能夠在瑪利亞長期照顧中心終老。第一線帶領服務的修女親力親為,包括親自巡床、帶長輩前往就醫…等,視長輩如同「家人」般的照顧。更難得的是,尊重長輩的個別需求,從不為自己方便而犧牲長輩的尊嚴,像是讓長輩選自己喜歡的髮型、在中元節舉辦祈福活動等,強調「全人照顧」的理念,讓長輩有尊嚴、沒有遺憾的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社區小機構黑馬:高雄市人慈養護之家。

除了大型機構之外,這次評選過程中,由3位護理師開立的「人慈護理之家」,以黑馬之姿擠進前十名。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也看見對長輩的用心,例如:為長輩量身訂做手指呼吸墊,在每張床邊的名牌上,除了寫上長輩的名字,還記錄個性特色,讓照顧服務員能容易拿捏與長輩的溝通。

《康健雜誌》總編輯黃惠如(右一)邀請新北市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中)分享照護經驗。(圖片提供/康健雜誌)

《4大趨勢 迎接高齡化社會》

統計2050年台灣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面對無可逃避的照顧責任,台灣卻一直沒有發展出健全的長期照護模式,照顧重擔大多落在家人和外籍看護肩上。但隨著少子化及勞力輸出國的經濟逐漸發展,人民減少出國幫傭意願,未來將成為「老人養自己的時代」。《康健雜誌》匯整4大趨勢,迎接高齡化未來。

1.在地老化,關懷據點、日間托老、日間照護需求大:

以社區為力量支援日益衰弱的老人,讓他們能繼續留在家裡生活,還能預防失能,例如:日照中心可增加肌力訓練、營養補充、提升口腔機能等功能。針對輕、中度失能甚至失智的老人,日照中心配置社工和護理人員等專業人員,可以提供更專業的照顧,白天來,晚上回家。

2.強化居家服務人力和專業:

透過居家服務、居家護理、居家復健可支持老人盡可能留在家裡生活。但目前居家服務採獨立運作,居服、居護、居家物理並未整合,由不同單位招標承包,是比較大的問題。居服員的專業,在應對溝通上,也要針對戰後嬰兒潮的知識水準提升,加強居服員的專業水準與對談內容。

3.機構品質再提升: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失能累積風險也隨著快速飆升。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研究推估,全國失能人口從2014年的74萬人(包括46萬名老人),到了2031年,將快速增加到120萬人(包括95萬名老人),其中,無法在家裡或社區照護的重度失能者需要24小時的長期照護,因此,照護機構需求勢必增加。面對未來龐大的需求,全面提升品質、甚至改變評鑑方法是當務之急。

4.發展創意照顧模式:

例如照顧模式可以多元混搭,從社區照顧(居服、日照)到偶爾住機構調養,甚至共住;以混合「照護」與「休閒」的「行動」式的照顧模式,甚至有旅遊業者推出「安養郵輪」,將安養模式搬到郵輪上,可解決硬體設備的照顧,又不會流於環境單調無趣的氛圍。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10/2006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