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馬失民心 公民運動風起雲湧

自由時報/ 2014.05.20 00:00
記者蘇芳禾/專題報導

馬英九總統執政六年來,若說對民主有何「特殊貢獻」,應是他的施政使民怨沸騰,讓台灣的公民運動風起雲湧,展現強大生機。去年三月廿二萬人「反核大遊行」、八月廿五萬人「凱道送仲丘」,到今年有五十萬民眾上街聲援反黑箱服貿學運;上街抗爭人數迭創新高,人民要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政府,「我們不會再冷漠」。

反核、洪仲丘到學運 人民不再冷漠

學運領袖林飛帆認為,人民對馬政府的不滿其實是經過六年的累積,現在人民清楚認知到體制內程序或管道的封閉,街頭自然成為公民發聲的渠道,「訴諸街頭,象徵的就是體制內管道的封閉與失靈」。

「公民一九八五行動聯盟」發言人王希說,只要曾自發性走上街頭一次,之後就更容易去關心其他公眾議題,例如今年三三○反黑箱上凱道,就有許多是去年聲援洪仲丘的族群。「之前大家只是覺得國防部很誇張,關心政治以後才發現,整個執政團隊都很有問題」。

樂生、華光社區、文林苑、大埔、關廠工人等看似不同議題的個案,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有學生的投入關心,加上政府的輕蔑回應;抗議的力道愈強,政府反擊的力道也愈強,國家暴力的真面目就在學運期間逐一被揭露。

最近發起罷免爛立委的「割闌尾」團隊發言人林先生表示,眾多的社會運動事件,一次又一次的戳向人民心中,使人民愈加願意關注每個社運團體的一小步,合起來是公民意志覺醒的一大步。

這些運動還有共通點,即善用網路做為宣傳、聯繫的媒介。林先生說,藉由社群網路,相關思想更快速的在年輕人的臉書上傳播。每一個人都是「節點」,當你看到朋友有行動的時候,你也會忍不住關心好奇,甚至一同而起。最終使得公民運動快速興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