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馬政府迷信國立大學校長》頂大校長 就懂12年國教?

自由時報/ 2014.07.30 00:00
記者林曉雲/特稿

從鄭瑞城、吳清基、蔣偉寧到吳思華,馬政府所用的四位教育部長,除了吳清基外,另三位都是國立大學校長,其中兩位是政大校長。各界質疑這些距離「地方教育現場」很遠的國立大學校長,不只可能讓十二年國教岌岌可危,也因為位居「北部」和「高處」,恐怕缺乏這個世代最期待的有關正義、人權的人文眼光,使台灣教育政策再次陷入只是考試、升學、就業狹隘的思維中。

從一九八八年人本等卅二個民間團體召開民間團體的教育會議,到一九九四年的四一○教改大遊行,台灣教改廿、卅年,但官方一直都只能苦苦追趕民間教改的步伐,即使是馬總統宣布實施的十二年國教,也是回應二○○九年七月全家盟等團體上街頭的訴求而被動接招。

主因在於,教育部長多半出自高教體系,且多半從北部看天下,不是大學校長就是中研院院士,但未考慮一國之教育除高教政策之外,其實有更大的比重在國教體系,除了首都台北外,全國還有廿二縣市、三百六十八個鄉鎮市區。

教育部透過教育政策,提供給下一代可以多元學習和擁有多元能力的環境和機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且要特別照顧弱勢學生,教育部長應該「不能離教學現場太遠」及「不能離地方所需太遠」。

教育部長須具有「教育專業」背景,才能體會中小學校長和老師在教育上碰到的實質問題,台灣的教育環境,城鄉差距相當大,中、南部乃至離島地區的教育背景與台北許多條件都不同,教育決策不能「從台北看天下」,新教長應具有地方的認識與思維。

可惜的是,新教長顯然再次離現場和地方都很遠,令人更擔憂的是,管理學者出身的教長,是否會用數字、產出、效率來對待「應以人為本」的教育政策?馬政府用的第四位教長,會把台灣教育帶向哪裡?大家等著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