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人民幣業務 大補丸變地雷

自由時報/ 2014.10.20 00:00
〔自由時報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台灣開辦人民幣業務,曾被銀行業視為大補丸,如今不僅賺不到中國銀行業三個百分點以上高利差,本國銀行大舉前往中國布局,還踩了旭光高新材料、索力鞋業等中企的倒帳地雷。

「人民幣沒有比較好賺!」行庫主管坦言,由於收益較高的人民幣放款有限,導致人民幣存款的整體平均利差僅約一.五個百分點,與新台幣一.四個百分點差不多。

以一間大型公股行庫吸收人民幣一百億元存款計算,一年僅帶來約人民幣一.五億元(台幣七.五億元)收益。而中國銀行台北分行,今年前八月稅前盈餘已達七十億元。

行庫主管分析,雖然人民幣放款利差超過三個百分點,但由於台商預期人民幣匯率長期走揚,加上借款利率也高,且中國為外匯管制國家、不易匯入等因素,借款需求有限。

行庫主管表示,放款受到限制,一般國銀吸收人民幣存款後,七成以上必須靠轉存中銀台北、拆放同業、投資金融債券等去化,整體利差因此被壓低。

另一方面,因人民幣利差有限,為拉高整體外幣利差,國銀轉往多為無擔保品的中資企業放款,無疑是「賺賣白菜的利潤,扛賣白粉的風險」。

以八月才取得銀行團六千萬美元聯貸的中國索力鞋業為例,還是一家獲得中國泉州市政府推薦的企業,沒想到九月就倒帳,更透露出中國潛藏巨大的金融風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