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陳秋郎︰年輕人吃不了苦 台灣就會苦

自由時報/ 2013.06.24 00:00
企業找不到肯實作人才

記者蔡乙萱/專題報導

近來不少企業大老紛紛出面喊話,要重視技職教育的重要性,信錦(1582)董事長陳秋郎也頗有感觸,他感嘆說,現在的年輕人對於辛苦的技術工作多半「蹲不落去」,對於在工廠、機房等工作多半興致缺缺,造成台灣中、小企業面臨找不到肯實作的技術人才,只好紛紛出走海外,轉往培育海外技術人才。

黑手出身的他警告,若台灣下一代吃不了苦,那台灣未來就會很苦。

繼今年初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一席「大學虛榮心毀掉技職教育」的言論後,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上週在股東會後也喊話,台灣忽略了技職教育,應該要趕快面對現實,加強技職教育,以產生更多的創新,為台灣科技產業提高附加價值。

出身雲林虎尾的陳秋郎,小時候家庭環境艱苦,國中畢業即上台北新莊模具廠當學徒,直到23歲自己創業開公司,除積極培育模具師傅,自己也帶領業務團隊拓展海內外品牌客戶,長期過著沒有假日生活。

陳秋郎深耕模具、樞紐領域20多年,擁有扎實的藝匠技術,這是奠定信錦基礎發展的基礎,且持續進行核心技術升級,推升信錦成為全球顯示器樞紐龍頭霸主最終關鍵,儘管如此,陳秋郎仍常謙虛他是做黑手出身的人,這也是早一輩的台灣中、小企業主所具備的務實肯做精神。

技職體系培育專精人才

陳秋郎認為,早年大家生活不易,很多人在國小、國中畢業就會出外謀生,在工廠學一技之長,當時的技職體系培育比較像是跟著有技術的師傅學習實作經驗,從學徒一路培養成為專精人才,雖然很辛苦,但步步卻相當踏實。

之後台灣的教育體系也發展技職教育,主要藉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培育學生基礎實務的工作經驗,甚至學生在學或者畢業後,直接到實習的公司工作,也陸續培育不少優異人才,不過現在許多專科學校改制為大學,新世代的年輕人從小備受父母呵護,長大後想往舒適的工作環境發展也是理所當然。因此,辛苦的技術工作在常常不到人才後,企業主只能轉往中國、東南亞培養技術人才,這是需要注意的現象。

陳秋郎年輕時就上台北打拚,但認為教育真的具重要性,他每年都會在生日時提領跟歲數相同金額獎學金,捐贈給中、南部清寒學生,並捐贈學校作為擴建基金,同時也與台科大、大同大學等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共同培育年輕人才,為社會進一份心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