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在台灣又俗稱「羊癲瘋」,患者發病時可能會突然摔倒、全身抽動,甚至口吐白沫,這樣的景象容易讓民眾對癲癇有錯誤認知,對患者產生汙名化。
根據台灣癲癇之友協會公布的「2012年台灣民眾癲癇認知大調查」指出,20年前僅有1成的民眾聽過癲癇,現在已經提升到9成8。不過對於造成癲癇的原因,知道可能是「大腦疾病或受傷」的比率,雖然從2成提高到5成4,但是跟20年前相比,誤以為癲癇是精神疾病、遺傳病的比率不降反升。
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理事長、國泰醫院腦神經內科主任曾元孚說,癲癇是腦部不正常放電、腦部受傷導致,與精神病沒有關係。他說:『(原音)癲癇其實就是腦部不正常放電所引起的一種臨床表現,它其實就是腦部疾病,它不是精神疾病;關於遺傳,全世界的統計裡,跟遺傳有關的病友其實只佔4%,只是我們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這部分的認知還不夠,還是認為是遺傳的問題。』
曾元孚表示,由於民眾誤以為癲癇是精神病或遺傳病,導致病友在求職、結婚上經常遭到阻礙。事實上,只要透過藥物、手術治療,病人可以跟正常人一樣生活。
醫師也提醒,當遇到身旁有人癲癇發作時,不要在他的嘴巴塞東西,避免受傷,也不要去壓制他的動作。在病人清醒前,不要餵他吃東西,最好讓病人側躺、鬆開較緊的衣物、避免他碰撞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