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名家論壇》唐湘龍/以民主之名

NOWnews/ 2016.06.29 00:00
文/唐湘龍

政治是很零和的。勝利的時候,狂喜。失敗的時候,狂悲。很少有苦中作樂,精神勝利。

失敗者如喪考妣,這是絕對可以理解的。但勝利者也沈默、茫然,這實在很少見。脫歐公投就是這樣。英國成功脫歐,這真是歷史性大事。但英國社會裡雜音四起,連公投結果都不太被尊重,這對一個老牌民主國家來說,實在有點諷刺。

脫歐公投讓大家有機會看到民主的三大缺陷。

英國陷入空前分裂危機。英歐分裂了。地緣分裂了。城鄉分裂了。世代分裂了。連主要朝野政黨保守黨和工黨內部也分裂了。裂的一蹋糊塗。不必等恐怖分子來,大家都覺得未來有點恐怖。想讓公投重來一次的聲音空前強大,網路連署每天增加一百萬。80年代柴契爾時代的街頭抗爭重現,從馬路搬到了網路。嚇死人了。

這真是個少見、難得的機會。人類如果不能從脫歐公投裡學到點什麼,那就可惜了。

對脫歐派來說,這種情況像是街頭混混械鬥,本來只是逞勇鬥狠,渲洩情緒,但拿捏不到輕重。本來只是像教訓一下對方,沒想到出手太重,把人給打死了。人死不能復生,這下麻煩大了。嚴格講,這次公投就是一次意外傷「國」(英國)致死的案例。

場景也非常類似不久前信義區的殺警案。看監視畫面,沒出人命前,尋釁小混混每個囂張透了,不分男女,姿態、言語都誇張極了。結果,薛姓員警被紅龍柱給打死了,大家一哄而散,東躲西藏,再見面時,警察局裡,互推責任,個個龞三。每個人像串供似的,說法超一致:沒想到事情變這樣。

沒想到事情變這樣。

我信仰民主。但我非常自我提醒:民主政治最容易出現這種「沒想到事情變成這樣」。政治哲學上,民主政治的核心邏輯就是一個: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民」。不是「王」。反正這輩子沒機會當「王」,如果可以讓「王」名存實亡,讓「民」做主,那何樂不為?

於是,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美麗口號出現了。基於對「民」的奉承,有心當「王」的人,就得開始學會讚美「民」。用非常誇張、阿諛的腔調讚美集合名詞的「人民」,成為這兩百年來至高無上的政治正確。

許多人講不清楚什麼是民粹。不必掉書袋子,去硬找「民粹」字根的起源。民粹的意義就是對人民毫無保留的讚美。基於政治算計而來的溺愛。灌迷湯。只要以「民」之名,屁都是香的,自殘都合理。行暴也無謂。除了分裂的人民自己相互質疑,這個時代,幾乎已經聽不到、看不到,敢於質疑人民品質的聲音。這當然合理,那是政治自殺。

台灣搭上了20世紀民主浪潮的末班車。台灣人民從此無一不偉大起來了。但未來,偉大的人民要執行自己天賦人權時,起碼要從脫歐公投裡記取幾點重要教訓,這樣才不會掉進自殘的結果,才不會出現一種集體犯錯,集體不負責的藉口: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

唸政治,觀察政治,在邊緣參與政治,大概注意到民主政治的三個先天缺陷,沒有藥救。只能期待這些缺陷發病時,不會太嚴重。

第一、民主政治是不逆的。雖然選舉常常有,高興可以天天辦。但實務上不是這樣。這會減損了民主政治的神聖感。因此,人民如果是至高無上的,民主政治的決定,就沒有可逆性。就算日後再通過一個入歐公投什麼的,人時地物也都已不同。「人面桃花」,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民主的第一訓練就是:對政治決定要嚴肅。不要有輕率試試看的任性。

第二、民主政治的第二缺陷,是人民太多,一馬路都是主人。品質良莠不齊。為了讓政治主張通俗,民主政治很容易庸俗、低俗。政客傾向從「莠」不從「良」去開發、騙取選票,讓「莠民」從選票裡得到虛榮感。這沒有風險。因為「票票等值」不可質疑。就算「沒想到事情變成這樣」,責任會被「眾民」稀釋,罪惡感很淡很淡很淡。甚至產生一種社會心理學上所說「匿個人化」的犯罪快感。平常實在不太可能一次讓這麼多人痛苦,這種想讓最大多數人痛苦的「反社會」念頭,讓民主自殘不缺基本盤。

第三、民主政治的第三缺陷是自我催眠。讓多數人相信,「集體智慧」這玩意兒像外星人一樣真實存在。於是,就算我不負責任,我不求甚解,但總有人會扛起這種不讓事態惡化到不可收拾的責任。相信自己任性到底不會有事,因為別人都會高度理性。因此,民主政治讓有些自以為聰明的人,把刻意任性當成理性選項。

事實的情況是:民主政治會讓不奸巧的人越來越不想當壞人。因為吃力不討好。動輒被貼上一個杞人憂天,恐嚇人民的大帽子,就像這次的留歐派一樣。當民粹力量形成,像卡車一樣衝過來,「擋我者死」,誰還會想去擋?這使得民主在實務上必然存在一種可能:一股講不聽的失望感,讓理性的人最後撒手不管,讓最壞的情況出現,這樣才有機會有証明自己不是杞人憂天,不是恐嚇選民。

這一次,脫歐公投非常有感,讓言必稱民主的人們可以有一個檢視民主,檢視選民,避免讓民粹把國家和自己身家帶向未知困境的機會。

我不確定你知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為台灣祈福。我還在擋卡車。

(作者唐湘龍,資深新聞工作者,政論節目資深評論員,現任電台節目主持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