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今日名醫》癌作怪!便秘男突狂「拉」 驚罹大腸直腸癌

NOWnews/ 2014.10.21 00:00
文/黃玄遠

長期便秘突然狂「拉」,不一定是好事!76歲的吳先生,多年來一直飽受便秘困擾,近半年來,卻一反常態,經常腹瀉,甚至有血便的現象,就醫檢查發現,竟是癌作怪,罹患乙狀結腸腺癌,且已有多處的肝臟及肺臟轉移,不適合手術治療。

營養狀況很差,吳先生體重一度掉到僅剩40多公斤,擔心無法承受傳統化學治療的副作用,才在醫師建議下,申請健保給付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拮抗劑搭配化療,幸運的,治療耐受性很好,還可以使用「攜帶式輸液器」居家化療,無須住院。

台灣人飲食西化,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節節攀升,根據國健署今年最新公布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大腸直腸癌已經6度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

所幸,近10多年來,受惠化學治療藥物及標靶藥物的進步,儘管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高居第一位,但死亡率只占第三位。尤其針對轉移性大腸癌,健保署已開放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拮抗劑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拮抗劑2類的標靶治療藥物。

其中,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拮抗劑是健保最早開放使用的標靶治療藥物,2007年3月1日起即有條件給付,做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三線治療。治療前病患必需先檢測K-ras基因,唯有K-ras基因野生型沒有突變者,藥物才可發揮最大效益,2012年12月1日健保進一步開放給付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第一線治療。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拮抗劑則是2011年6月1日起開放給付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使用不受K-ras基因影響,衛福部於今年2月7日更通過此標靶藥物可使用於第一線治療病程惡化患者的第二線使用,讓大腸直腸癌治療有更多選擇。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已是國人健康最大的威脅,但隨著治療武器增加,尤其標靶藥物有健保的支持之下,已帶來更好的效果以及更低的經濟負擔,呼籲病患勿輕言放棄,應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最佳治療策略。

(本文作者黃玄遠,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文章獲黃玄遠授權刊登在NOWnews今日新聞網站上,版權屬作者所有,不得任意轉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