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本位•漢采 李錫奇轉化漢建築符號

民生@報/陳小凌 2013.01.26 00:00
圖說:李錫奇新作從漢代建築找靈感。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嘗試將漢代畫像磚、壁畫拓印、建築等形式與自己對現時生活體驗,兩者進行鎔鑄,《本位•漢采》是甫得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的藝術家李錫奇,今天起在MOT/ARTS個展,梳理歷年來的創作脈絡,再次開創新題材,發表從漢代建築為靈感的新作。

李錫奇說,「本位」代表一種東方藝術的表現,同時並蘊含了中國文化的情感,像七巧板、匾額、漆器等,以及紅、黑、金色,都是中國最傳統的發明與顏色。至於「漢采」,則從自己曾經關注的古典與當代、東方與西方等議題,轉化了「想像的本位」,朝一種更貼近當代的「雜揉本位」作實踐。

他認為漢代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是個承先啟後的時代,《漢采•本位》系列部分作品在抽象繪畫領域上,顯露出純粹線條和平面構成的氣勢。自己在藝術追尋上,歷經多個世代的演變,仍是一個進行式;他說:「人生已經走到這裡,就放開心去多做些自己喜歡、能為這世界留下些什麼的作品吧!」

李錫奇積極致力於創作,自早期的降落傘系列、受「清明上河圖」啟發的時序推衍畫作、絹印、噴印、至爾後創新融合突破東西方的漆藝作品。他的漆畫上總是織羅密佈一種溝渠狀的浮凸,讓全畫顯得立體而充滿異趣。

他說,這種溝渠狀的浮凸紋路,其實是漆料乾掉後自然形成。通常,他先請漆畫工匠在板上塗以厚厚的生漆,再置於暗房之中,經過一個月的自然風乾,生漆逐漸乾涸,就會形成這種自然的肌理與皺摺。他特意保留這種原始的漆料風貌,表徵他的作品是從矛盾與衝突中,找尋奇妙而完美的平衡。

從最初的《失落的阿房宮》、《落寞的秦淮河》、經過《月之祭》系列、《大書法》系列、《後本位》、《浮生十帖》及《本位‧新發》的漆畫系列,李錫奇一直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自己歸屬於民族本位的藝術獨創性。越來越專注來自民間和傳統的藝術語言﹝形式、媒介﹞,和越來越強烈感悟到藝術的現代精神。是許多台灣現代畫家的一種自我命題和使命。展期至三月三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