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硬蕊/悍圖 台灣當代藝術覺醒回顧

民生@報/【文/陳小凌】 2017.03.09 00:00
從80年代台灣畫壇籌組畫會或藝術團體風行的年代,到了90年代替代空間與個人主義興起之後,藝術團體紛紛單飛解散,然而「悍圖社」卻在個人主義興起之時再次集結,並試圖在當代藝術領域裡不斷地以展演活動刺激團體的動能。3月11日將於國立臺灣美術館開幕「硬蕊/悍圖」特展,試圖回歸最基本的問題,藝術團體在時代的重要性為何?藉此重新梳理「悍圖社」歷史與其在美術史的定位,亦探討此團體在當代藝術中特殊的社群性格和活動策略。 文化部楊子葆次長表示,鄭麗君部長正積極推動「臺灣藝術史建構計畫」,重新爬梳歷史,並將臺灣藝術史放回世界藝術史的脈絡中。悍圖社的前身「101現代藝術群」、「台北前進者藝術群」、「笨鳥藝術群」、「新繪畫‧藝術聯盟」、「台北畫派」等成立於風起雲湧1980年代,藝術創作反映了當時社會本土覺醒的氛圍。國美館「硬蕊/悍圖」特展重新整理這段歷史,也讓大眾更能了解臺灣本土藝術家們在臺灣藝術史建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國美館蕭宗煌館長提到,畫會及藝術團體發展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個脈絡,文化部支持策劃的「硬蕊/悍圖」特展以專題策展的方式,呈現相對本土、在地的臺灣藝術家的創作,回應國美館在臺灣美術史及當代藝術上研究與推廣的使命。 策展人周郁齡以美術史研究的角度切入,展覽試圖以今昔往來的回顧與開展,呈現「悍圖社」成員重要的藝術轉變,探討藝術團體在當代藝術領域角色的轉變。「悍圖社」自1998年成立已19年,從他的前身,1982年創立的「101現代藝術群」、「台北前進者藝術群」、「笨鳥藝術群」,到1983年的「新繪畫‧藝術聯盟」及1985年的「台北畫派」,「悍圖社」如何從80年代眾多團體聚合演變至今?藉由回顧最基本的疑問,試圖提出藝術團體的異質面向與它複雜緊湊的人際,因此「硬蕊/悍圖」將團體的集會結社視做歷史動因,探討由它觸動的言論、生活模式、思想概念與社群關係,將它視作藝術生態與推動美術歷史的重要元素。 「悍圖社」從1998年成立,創始會員陸先銘、郭維國、賴新龍等強調,成員均是臺灣本土培養的藝術家,認為藝術創作必須在自己的土地上尋找養分,不但未曾順應潮流搭上留學的列車,反而強調本土身分及意識、悍衛臺灣藝術圖像,堅守「新繪畫」運動,組成不同的團體為自身爭取發言權,藉以面對80年代由歐美歸國的藝術家們掀起的空間性的裝置風潮,並持續書寫臺灣的美術史。 文化部楊子葆次長(左6),國美館蕭宗煌館長(左7),策展人周郁齡(左5)及與會藝術家合影(左起楊仁明,朱書賢,唐唐發,郭維國,陸先銘,賴新龍,李民仁,連建興,涂維政) 即將邁入第20個年頭「悍圖社」,特展以歷史為出發點,進行此時與彼刻的回顧與開展,呈現「悍圖社」從前身團體承繼的組織性格,也觀看他們在當代藝術中轉變的軌跡。特展即日在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至6月4日,3月12日及4月8日舉辦「從過去到未來—悍圖社藝術家對談系列講座」,由悍圖社藝術家們現身說法,探討這個美術團體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