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蔣公的面子」改編版 剖析人性糾葛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7.31 00:00
圖說:《蔣公的面子》劇照。台北藝術節提供。

【文/陳小凌】備受兩岸注目的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蔣公的面子》,是2015台北藝術節的「黑馬」,這齣紅遍中國,有中國「神劇」之稱,在演出兩百場之後,改由任教中央大學、創作社導演周慧玲執導,一改原導演呂效平的男性角度,要用女性的細膩觀察視角,對原作戲劇進行人性更深層次的表達,意圖讓新世代年輕人,透過戲劇,重建那個時代的氛圍和認識真實的歷史。

周慧玲強調改編版《蔣公的面子》劇本一個字都沒動,最大的關注點是放在人物彼此間的關係上,著重刻畫角色心理和情感深層的表達。有別原版導演呂效平在導《蔣公的面子》時,關注的細節是劇情發展的邏輯關係。從今年三月到南京實地觀摩,「我要將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意撈出來,這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形象,要回歸三個人『死要面子』的情感糾葛。」

改編版《蔣公的面子》從夏小山開始,周慧玲刻意用黑膠唱片周璇原聲唱的『鍾山春』來暖場,關於1943年他們三個教授有無赴宴的事已經模糊,他想確認自己的記憶是否正確,而當記憶的盒子一旦打開,他們就將陷入時間的洪流無法自拔。姚莉1940年代唱的『大江東去』,是劇中轉場中時空的調度,至於三個教授到底有沒有去吃那頓飯?劇中每個人記得的都不一樣,而隨著劇情的發展,重點已經不在於誰撒了謊?誰講了真話?而是為什麼要撒謊?為什麼要講真話?周慧玲說:這些角色就像是為那個時代「發聲」,他們有著自己真實的情感、矛盾與人性的弱點,這正是改編版的精神。

「這齣戲從頭到尾,我刻意表達一份滄涼感,對那個時代沒有必要批判!」周慧玲說,加上王孟超的舞台設計,一改之前寫實風,安置了五張條幅,將房間切割開,其中的很多秘密就會被宣洩出來。燈光加強劇中人物情緒的變化,產生更豐富的層次感。

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表示:《蔣公的面子》為近年中國最具話題的演出,是有當代「曹禺」之稱的編劇溫方伊23歲創作。劇中敘述三位不同政治立場的教授-反蔣的左派、愛好美食的逍遙派、擁蔣的右派,於文革時期再度聚首,爭論是否參與當年蔣公的邀約,話語中帶出對於知識份子的批判與思索,以及倒孔運動的探討,這齣戲寫盡了知識分子面對權力的扭捏、傲嬌或猥瑣,具歷史批判,此次臺北改版演出,在原有劇情不變之下,提供更多畫龍點睛的創意,8月7日至8月9日於台北中山堂中正廳登場,也具時空歷史的轉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