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樂之樂 朱團擊響台灣工藝世家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4.26 00:00
圖說:朱團年度音樂會《樂之樂》

【文/陳小凌】『鑼』和『鼓』是台灣在地樂團裡收集最多的寶貝家當,朱宗慶打擊樂團將於5月17日起在台中、高雄、台北巡迴演出的年度音樂會《樂之樂》,除與資深戲劇家汪其楣與再次攜手合作,將長年合作者『林午銅鑼』與『响仁和鼓藝工坊』的故事出發,讓更多觀眾認識台灣傳統製樂工藝的價值,也聽到他們心血打造的聲音。

宜蘭的「林午銅鑼」與新莊的「响仁和鼓藝工坊」是製樂工藝世家,包括朱團、優人神鼓、無垢劇團、蘭陽舞團用到的鑼、鼓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這次是第三次和樂團合作了,更多默契,更多感情。」繼2006、2012年以新移民及國際移工為主題,融合打擊樂與詩歌的《聆聽微笑》,汪其楣談到此次音樂會:「這次是回頭瞻仰『老移民』!去年開始做田野,醞釀許久,終於聚焦寫了擊樂家和樂器工藝世家的劇本。」

汪其楣也精選台灣前輩作曲家江文也的《台灣舞曲》,陳泗治的《龍舞》,郭子究的《回憶》,鄭智仁的《天總是攏會光》等來承載《樂之樂》敘事中的感情,由朱團駐團作曲家洪千惠等人負責編曲、配器,改寫為打擊樂版本。

《台灣舞曲》是1936年江文也獲得柏林第 11 屆奧林匹克國際音樂比賽作曲獎的名作,洪千惠將這首融合各國音樂色彩的管絃樂重新編寫為打擊樂版。汪其楣形容在排練室初次聽到用木琴、鐵琴、鐘、鈴、鐃鈸、鑼鼓等演奏的打擊樂版本時的感動心情:「如此清晰亮麗的抒情寫景,彷彿看到童年走過的石子路街巷,成排的椰子樹,一方方的稻田,都在熾熱的陽光下,還有偶爾冒出來的小型廟會陣頭。」

《龍舞》由朱團新生代團員謝賢德根據陳泗治的鋼琴曲改編,將所有樂器化身成為一條龍,而木琴獨奏為龍頭,透過音樂來呈現「起伏」、「翻滾」、「騰越」、「穿插」舞龍場面與喜氣洋洋的氣氛。

音樂會演出中,團員們也會藉由口白述說製樂工藝世家的故事,結合打擊樂、戲劇、歌謠等元素,將樂手與樂器相 遇的火花,追求音色之美的精神,巧妙融入台灣多元豐富的音樂文化,台灣民間製樂的耕耘與成果成為有溫度、有感受的記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