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回山望有情 余承堯畫中性情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4.18 00:00
圖說:余承堯書畫。史博館提供。

【文/陳小凌】學畫直指本心,以細緻密結的「亂筆」,繪出交錯起伏、縝密厚實的山岩及山峰,再由多塊山石、山峰聚合為密實的山形,在自創風格中愈顯大自然的真面目。辭世約二十餘年的書畫家余承堯,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回山望有情-余承堯書畫展」,希冀透過百餘件作品展示,回顧其「詩情畫意」的藝術全貌。

余承堯(1898-1993)生於福建省永春縣,幼年失怙恃。青年投筆從戎,加入反抗北洋軍閥行列。後得資助赴日留學,先入早稻田大學攻讀經濟,再轉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鑽研戰術。返國後於黃埔軍官學校執教,二十餘年軍旅生涯任軍職,並隨軍跋涉,抗戰勝利後,以中將官階卸甲歸園,經營藥材生意,往來於廈門、臺灣與新加坡之間。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臺,未及將家人接赴臺灣,從此獨居臺北,經營藥材生意,餘暇則讀書吟詩、作畫寫字自遣。

1954年,余承堯56歲,退出商場的他,只因眼下所見之畫中山水,與他雙腳所走遍的中國山川相去甚遠,而亟欲將過去經驗所見描繪於畫布上;他無師自通地開始了第一張畫,不靠臨摹傳統皴法,心中只有真山水。作品獨樹一格,雖無師承,然以大自然為師,畫作靈感由軍旅生活所得,筆墨有別於傳統,具雄奇壯麗。其畫面常滿佈綿延相連的峻奇山峰、凹凸變化的山石紋理、叢叢聚生的樹幹林木,處處可見接受自然蒙養而孕化形成之自家山水,強烈生命感與表現力。

1966年,在藝術史學者李鑄晉教授的慧眼賞識下,推薦至美國參加「中國山水畫的新傳統」聯展,這是余承堯作品首度在海外亮相,然在臺灣仍是陋巷中的隱士。1986年,再度應邀參加「現代中國山水畫」聯展,於美國的柯羅拉多州和紐約展出,同年10月,雄獅畫廊舉辦余承堯首次個展,並出版畫冊,更闢專輯報導與評介其畫藝,終引起臺灣藝壇高度重視。至此,余氏遂以88歲高齡,迎來這遲來的聲名及肯定,成名後,周遭充斥滾滾物慾名利,卻絲毫不改其志,仍依著本心,衷情於藝術。於五十知天命近六十耳順之年,以獨特風格創作出山水畫之澎湃氣勢,藉由他的運筆,帶觀眾領略藝術家如何架構其率真不假的胸中丘壑!至7月19日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