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漢字變台北街巷風景 城南藝事

民生@報/陳小凌 2014.11.01 00:00
圖說:書.適-書寫情境的生活現場。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當漢字成為台北街道的風景,那會是怎樣的情境?為活化臺北城南區域,即沿南海路(昔稱城南幹道)之周邊區域人文藝術之交流,中華文化總會於11月1日至30日舉行「2014城南藝事-漢字當代藝術展」,試圖藉由當代藝術來串聯南海路周遭博物館群、藝術展演機構、街廓、店家居民等,開啟不同以往的對話形式。

總計有八個展館,六十位藝術家參與,展覽以漢字當代藝術為主軸,探討當代藝術創作中與漢字文化相關的書寫情境,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書.適-書寫情境的生活現場」策展人李思賢有感於「書法」與「書寫」當今現況,書法原本與庶民生活相連結,東晉書聖王羲之的〈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這三件行書以及同為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均為日常問候與奉告的信牘便籤,隨手拈來,性真情切,如意自在。「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唐代張旭的狂草極品〈肚痛帖〉,寫的其實也不過就是他自診的醫單罷了;如此鮮活、令人莞爾。但到了今天卻擱淺在文化感、人文化的情境中而最終回不到常民的生活裡。

他提出以柔性的《書‧適》為題,意在使「書寫」與「閱讀」回到更本質的生活情狀,對應於系列活動中其他以當代藝術為載體之平行展,有著相對更多回溯傳統文化本質的內容,意圖為「城南藝事」整體活動,從傳統出發面向當代的態度作出立場上的表達,亦在兼顧當代觀念(展場)與傳統人文(內容)之間,達到拓開「城南藝事」多元面向、寬度與面貌的目的。

另有中華文化總會的「文字召喚:當代畫語錄」、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某人曾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引.信:那一刻」、國北教大南海藝廊「中文書寫」、牯嶺街小劇場「為你朗讀Ⅲ.三城敘事」、楊英風美術館「書法印象-楊英風書法造形系列」、以及郵政博物館「崇華意識」,更在戶外街道空間設置互動裝置藝術如詩人朗讀APP,並與藝術家莊普合作進行現地藝術創作,讓藝術能量滿溢城南街道。

11月8日下午舉辦開幕踩街活動,將由主辦單位、策展人和現場來賓一同繞行各展館,透過接力儀式,並邀請台北樂府共同參與表演,完成城南踩街接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