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臺北城風情 撫臺洋樓影展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4.19 00:00
圖說:前輩攝影師李火增作品。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文/陳小凌】台北市定古蹟「撫臺街洋樓」,19日再現風華,化身為臺北攝影中心,首檔展覽「臺北城風情特展」特別以鮮少人知的前輩攝影師李火增作品,這兩年才曝光的的私房作,及珍貴的攝影書展,揭開序幕。邀請大家一起透過影像更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同時走近撫臺街洋樓,了解、欣賞獨特的故事、建築之美。

1910年興建的「撫臺街洋樓」,是台北城內僅存的日據時期獨棟二樓店舖建築,位於延平南路26號,綜觀臺北城內的古蹟多為官署建築,少有民間店鋪,因此格外珍貴。鄰街騎樓的石造拱廊,及菱形圖案的木作天花板,常讓穿越廊下的行人眼睛為之一亮,達到吸引顧客上門的的目的。木構屋頂採高聳華麗的曼薩爾式;正面開設一大兩小的老虎窗,更增立面表情的豐富性,充滿西歐古典風情。

家境富裕的李火增,在結織當時開設寫真機材店的鄧南光與張才後,開啟了拿起相機記錄臺北城內街景的歷程。熱愛攝影的他,擅長社會寫實風格,常透過鏡頭捕捉台北街景的眾生相及令人心動的生活樣態,與鄧南光、張才同輩,卻相對低調,關於他的紀錄很少,因此此次展出的許多台北街頭的老照片都是這一兩年才曝光,相當令人驚艷。

104歲的撫臺街洋樓,見證了台北城的興衰與變遷。日治拆除城牆及清代街坊,在此興建西洋式店舖,銜接城外的大稻埕商圈。撫臺街洋樓最初的建造與使用人為高石忠慥組織成立的「合資會社高石組」本社所在。1930年代末期,轉手成酒商佐土原吉雄的店舖。二戰後,為人民導報報社所在,228事件前,警備總部以挑撥政府與民眾間感情、煽動暴動等罪名查封了人民導報,該處先後被行政長官公署及國防部軍務局接管,後改作國防部軍務局眷屬宿舍使用,還曾開設過中醫診所。

1997年指定為市定古蹟,眷戶1998年遷出後閒置荒廢,不幸在2002年慘遭祝融之災,燒得只剩一樓的石造建築,更一度面臨被古蹟管理人公開標售的命運。後經文化局多年奔走研議活化再利用,於2009年修復,由台北故事館總監陳國慈階段性認養,再於今年委託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團隊接手營運。

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撫臺街洋樓地理位置特殊,鄰近臺北府城-北門、臺北郵局、鐵道部廳舍、沿延平南路經中山堂、西門、紅樓、直通小南門,一路串連的文化資產將帶動起臺北城歷史文化發展脈絡的深度內涵。今年適逢臺北建城一百三十週年,撫臺街洋樓作為臺北攝影中心,打造一個攝影藝術交流的平台空間,也將與地區產業激發出更多的可能性。

4月20日開放參觀首日,上午10時將由何俊賢建築師、248 農學市集「都市農園講座」介紹撫臺街洋樓的屋頂農園,下午1時策展人簡永彬邀請老中青三代攝影師的交流會,下午3時30分舉辦的「小人物大視界國際交流會」,邀請泰國清邁藝術大學教授Woralun Boonyasurat及泰國古蹟攝影家Angela Srisomwongwathan,分享他們在清邁如何透過影像記錄進行文化資產保存與社區營造的整合理念。

再展風華的「撫臺街洋樓」,不論人、事、物,都是棟有趣且值得探索的老房子。撫臺街洋樓開館時間為每週一至週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週日休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