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50現代水墨 書寫土地的故事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4.19 00:00
圖說:台灣50現代水墨畫家,書寫土地的故事。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台灣水墨畫的發展,在特殊時空背景下,在傳統/現代/東方/西方/具象/抽象間縱橫交織,在衝突調適中漸趨調合。各個世代的水墨畫家以自己的路徑重新演繹東方水墨,書寫台灣土地的故事。

1950、60年代,當台灣藝術家積極投入現代藝術運動,傳統水墨也在西方抽象藝術的激盪下,在觀念、技法、工具或創作意義上有所啟發變異。為了與國際接軌,新生代水墨畫家奮力突破政治籓籬、追尋創作自由,嘗試以象徵「民族性」的中國繪畫工具,大膽實驗各種紙張、顏料媒材,運用各種不同的筆刷、拼貼等技法,書寫出有「時代性」並且契合國際腳步的現代抽象水墨畫。另有一批畫家則走不同的路,期望能在傳統基礎上,再開拓出新局面。

水墨畫家不約而同都強調了「道法自然、物我相忘」的哲學,在創作中融入傳統水墨美學「以虛代實」、「虛實相生」、「計白守黑」、的玄學思考,重「意」不重「形」,以更具詩情或文化意涵的多元語彙表現,使本檔作品呈現玄妙高遠的東方哲思意境。

由「築空間」主辦,向戰後50年以來默默在台灣土地耕耘的藝術家致敬的「台灣50現代水墨系列二」,19日在築空間熱鬧開幕,參展藝術家包含已故前輩畫家吳學讓、林莎,以及文霽、徐術修、李錫奇、李祖原、黃光男、李義弘、李振明、林章湖、李宗仁等11位當代與中生代水墨大家,展出42幅個人代表之作。

已故畫家吳學讓是由傳統跨進現代,他選擇結合書法及幾何符號,發展出半抽象的吳式「新派繪畫」。以簡單交錯的不規則線條,擬人化地創造出靈活逗趣的禽鳥姿態。另一位故世畫家林莎,注重光影表現,在色料和墨中,融入煎煮過的中藥材,在望、聞、問、切中看見生老病死的課題。其創作思維也充滿東方的宇宙觀、生命觀。

文霽大筆觸的書法,單純以線條和紅、綠、藍、黃等原色色塊表現心中感受,平面化構圖,用色鮮艷大膽。其畫風以草書的流動態勢與飛白效果,搭配鮮豔色彩寫出抒情的意象水墨。

由於家中開設窯廠,徐術修善用釉彩,經不斷實驗發明「水印拓法」,奠定鮮明的個人繪畫風格。藉由墨汁的流動翻轉,龍蛇變幻的線條和色塊在曲直轉折間轉換場景,微小似大理石表面的有機紋路,巨大似浩瀚宇宙。

李錫奇是台灣複合美術的先驅,善於運用傳統媒材敘說現代語言,現代水墨創作偏向抽象性表現,強調作品需展現「時代性」,從人文的筆意中找尋靈感,其水墨融匯抽象意識於中國繪畫元素中,更顯大器蓬勃之氣勢。

建築師李祖原,在建築與水墨創作上,同樣致力於傳遞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天圓地方」的哲思理念。從乾坤宇宙,到寫意山水,墨相的幻化以自省內心世界的宇宙觀。運用乾筆搓擦、白蠟點灑等方式,增加畫面及墨色變化,以一種綿延、反覆、開展、延續的手法,引導觀眾進入空靈、浩瀚的宇宙中。

水墨家黃光男作品充滿台灣鄉情,展現東方美學要素。紅、黑、白是他反覆鑽研變化的配色,以中國傳統用色體現東方思維。去掉形象,通過造型來純粹表現意態的大膽嘗試,無論是具象的描繪、意象的取材,或是抽象的心境皆從容自在。

李義弘的山水畫,由寫生的概念轉化摹擬心中所見之風景,取攝影視角,墨染、紙質呈現出山、色、光、影、雲、氣,繪出屬於台灣島嶼獨具的山水畫。作品『跳石海岸』從石頭的變化看出皴紋運用和傳統技法,細微地描繪出反射在石頭和積水處的天光雲影,海岸邊無霞光的當下超現實氛圍,而畫面中心唯一有倒影的石頭,巧妙聚焦,讓觀者回歸現實。

李振明精研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創作研究。透過寫實與抽象的多元拼貼,把不同的物象或情境併置,並結合篆刻、圖騰式符號,營造出似衝突又感通的畫面張力。時而感懷,時而反諷暗喻的手法解釋我們的社會現象。

林章湖創作上鎔鑄時代理念,內化傳統經典意涵,畫風蘊含書卷氣,有文人畫遺韻,躍魚、鳥獸等野外景色為其取材重點,以明快、秀雅、俐落見長。李宗仁描繪台灣山景季節變化,不斷重複地詮釋自然的容顏,四季景象,轉化生活中深刻的感動,點、線變化間營造畫面節奏,帶有音樂性的畫面。運用壓克力顏料一點一筆捕捉光影變化,描繪出生氣盎然的台灣山水,表現出「似抽象又真實」的台灣新山水。

這是《台灣50現代》以「現代(西)畫」與「現代水墨」為主題策劃的七檔聯展的最後一檔。展期至5月18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