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左右看:數位時代的教育

立報/本報訊 2013.10.07 00:00
左看:老腦袋碰上新世代

當代的小孩很小就與數位工具為伍,可能從幼兒起,他們就熟悉聲光鍵盤遊戲,青少年使用智慧手機的速度和範疇比起他們的父母強上好幾倍,互動電玩和臉書、推特等社交網絡更已成為新生代的生活重心。這明顯已是一個數位的世代,在人類發展史上,電腦和網際網路的出現和應用,不僅是再一次的工業革命,其重要性甚至可以比擬為文字和印刷術的發明。

在教育上,我們亟待探討的課題至少包括:網際網路的使用已經改變學習的模式,那麼是否也已經改變學童大腦的構造?孩子們每天面對螢幕的時間那麼長,究竟是豐富化或貧困化他們的文化以及心理認知?青少年沉浸於社交網站,究竟是讓他們更孤立或是反而開展新型態的人際關係?從數位工具新發展出來的溝通、表達和自我建構模式,是否會影響到人格的發展?

然則,我們的教育體系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其革命性的意義,對於數位時代學童的學習模式也未做深入的探究,這也導致我們的教育體系與現實世界的落差越來越為擴大。掌握教育決策者的陳舊腦袋碰上變動快速的數位新世代,若是不僅快彌補其間的落差,未來可能會是一場大災難。

劉鳴生/研究員

右看:‘人工智慧’不是‘智慧’

我們應該密切關注新生世代網路上癮的現象。對於電玩、臉書和飆網的沉迷,與菸癮、酒癮、毒癮並沒有兩樣,長期而言,都會產生依賴、無可自拔的狀態。尤其是,電腦和手機螢幕裡潛藏著太多暴力、色情的煽動和誘惑,缺乏自制力者很容易自此走上歧途暗路。

面對數位科技的發展,掌管教育決策的人更不能忘記其「教育者」的角色。做為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規範」和「引導」,也就是要力行規範網路的使用範疇,引導學童將數位工具應用到正當的學習之上。

新世代生來就與鍵盤和螢幕做伴,有人稱之為「e世代」,也有人稱之為「小拇指」,因為他們的手指無時無刻不在智慧手機或平板的螢幕上飛舞。但是,我們應該更意識到,數位科技即使已經侵入我們的生活,溝通、諮詢、學習、娛樂、消費購物幾乎都已形成依賴的狀態,但是,再怎麼不可或缺,這些畢竟都是「人工智慧」。

既是「人工智慧」,就不是真正的「智慧」。過度依賴,就等於是接受「科技獨裁」,最後是被奴役、被愚弄都不自知。由於資訊來得太容易,人們逐漸忽略了思考和記憶;習慣飆網之後,我們的的注意力越來越難集中。人工智慧的陰謀,於今看來,其實就是把人變笨!

于尚白/媒體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