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原民會推地方文化館政策有成 原發中心活化全國29座地方館

大成報/吳富正 2016.12.13 00:00
【大成報-記者吳富正/2016.12.12.新北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為展現推動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政策之成果,表彰各地原住民文化館勉力經營之成效及嘉勉優等策展人員,12/12在原住民族委員會(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北棟1F)舉辦《十年斧工.深鑿文化》全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成果發表暨「頭頭飾道聯合特展」;與會人員有原民會夷將‧拔路兒主委及原民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曾智勇主任、總統府姚嘉文資政、鄭天財立委、文化部陳濟民主秘、國立臺灣博物館洪世佑館長、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林威城主任、花蓮縣萬榮鄉張秋美鄉長、花蓮縣瑞穗鄉陳進光鄉長、臺東縣海端鄉余忠義鄉長、地方館輔導評鑑計畫委員及來自全國29座原住民族文化館代表等,參加人員共近百人。展期自12/12起至106年1/16,展覽展出學員們親手縫製並記載著屬於族群故事的頭飾,啟發原住民族人的殊榮,將此份榮耀的技藝(記憶)代代相傳。

 夷將‧拔路兒主委表示,原民會自94年起執行活化輔導計畫,歷經「十年斧工‧深鑿文化」,希望這項成果特展能引領原鄉關懷、研究、保存傳統帽飾的風氣,培育詮釋在地歷史觀點的省思能力,共同營造地方文化,也能使國人認識與看見各館蛻變後的驚艷表現。「頭頭飾道聯合特展」是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105年度「大館小館向前行」計畫再升級,挹注大館資源予地方文化館,將合作的質量、回響、共鳴與層次向上提升,擴大為「文物再生重製、聯合策展」,引領興起關懷、研究、保存傳統帽飾的風氣。

 原民會自94年起辦理地方館活化任務,100年起由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時為原民會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管理局)接手賡續輔導,體會到人才培育才是文化館整體改革工程的首要核心,繼而與國內大型博物館結合,從在地管理人才的培育著手,挹注了軟體資源和專業訓練,歷經10年的耕耘,各地文化館轉型成為能夠闡釋在地文化及歷史觀點的館舍,10年的訓練機制成功協助各館找到定位與特色,原為人詬病的「蚊子館」汙名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充滿生機與蓄滿文化能量的「活的文化館」,不僅於100年度總參觀人次突破106萬,每年維持平均125萬人次,並在104年創造138萬人次紀錄,成長率超過200%。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曾智勇主任表示,該中心輔導全國29座地方館,各地方館進步有目共睹,其中萬榮鄉的原住民文物館在今年的整體成績更是被專家學者評為「異軍突起、令人刮目相看」,其策展員王依美女士從初任策展員時的生澀與專業知能不足,經過4年培力有成,至今已能獨當一面成為全方位的優等策展員,顯見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人才培育計畫已確實啟動在地文化人才孕育的契機。

 文化部陳濟民主秘表示,文化部所屬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及原民會所屬的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雙方部門合作無間,對於原住民族文化的推展向來不遺餘力,自98年起為原住民族文化復共同推動大館帶小館計畫,也就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帶領原住民地方文化館進行文物返鄉這樣的策展方式,而這也是博物館界至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博物館界創舉。現在大館帶小館計畫轉型為兩大館帶小館,也就是國立臺灣博物館及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共同帶領地方館,全面的將原住民最深層及多元的文化呈現出來。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FB】https://www.facebook.com/tacp.tw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08)799-121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