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展現台灣農村邁向「農業4.0」創見 交大與農夫合作打造科技竹網室

大成報/ 2016.01.20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近年在交大掀起了建築實作課的選修熱潮!由交大建築研究所與台灣義築協會共同推動成立的交大義築實驗室,於每年九月固定開設一門前往偏鄉農村、進行實際構築的課程。交大義築實驗室繼去年於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完成農村竹教室等數件竹構築作品後,今年更進一步以竹子作為主要材料,結合物聯網和互動科技,開發具有感測、自動控制和遠距夠通能力的農村智慧網室。授課教授許倍銜老師表示,近年由於食安問題,消費者對於食物來源與生產過程有更多的資訊需求,而台灣農村也普遍面臨轉型的挑戰。

交大義築實驗室開設前往偏鄉農村、進行實際構築的課程,號召交大校園內跨領域的怪才和充滿想法的學生,前往新竹農村體驗生活,並對台灣農村的未來提出創見與相關設計,再透過實作,進行具體的實踐。這樣非傳統、跨領域的課程,除了受到教育部的計畫支持,在交大校內也獲得交大服務學習中心、領袖學程等單位的協力。透過一門課程,整合了建築的知識和智慧科技的技術,並建立起學生和農村的連結,共同完成具有革新意圖且貼切農村真實現況的空間構築。

「農村智慧網室」結合交大學生的科技能力和許倍銜老師的建築專業,課程的實作以開發出這樣適合台灣農村、具備時代意義的智慧網室為目標。基於這樣的開發架構,農產的消費者只需透過APP,即可看見網室的微氣候以及農作生長狀況,農夫則可以在自動澆灌的基礎上,進行方便的農作監控。

共同參與課程的台灣義築協會執行長簡志明表示,義築協會與交大共同成立義築實驗室,目標即在結合交大多元且跨領域的科技優勢,使建築完成後,不僅只在有限環境中服務有限的人群,還能發揮基於建築延伸而出的軟實力。

修課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數次構造搭建測試和物聯網科技實驗後,接著將遵循這門課的傳統,在學期之後的寒假初期前往農村,透過自己的雙手,實踐和農村人士一同形成的構想,共同完成「竹構物聯網溫室」。這個網室是竹建築的新一波嘗試,是建築與物聯網科技結合、以「社會設計」為目標的新實驗,成果將會成為農村環境的一部分,驅動農村的改造。

透過與科技業者(長茂科技)的合作,物聯網的層面上將會有可以實際操作的APP,觀察與控制遠端的網室。寒假中密集的構築活動將有其他熱情人士的加入,包含成功大學人道建築課程的學生、香港理工大學服務學習的課程學生、以及來自農村內外的志工們。未來前往湖光村體驗農村環境與生活的外地參觀者,將不只能夠獲得食農教育體驗,還可以參觀這個網室,瞭解台灣農村邁向「農業4.0」的可能作法。

(圖由交大建築研究所提供/交大義築實驗室在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以竹子作為主要材料,結合物聯網和互動科技,開發具有感測、自動控制和遠距夠通能力的農村智慧網室。)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