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吳富正/屏東報導】
台灣、中國大陸、澳門、香港之海峽兩岸四地藝術家聯展的「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第二站於5/16-7/6屏東美術館展出,12位參展藝術家在屏東取材創作,兩岸四地不同的文化差異,透過藝術家敏銳的觀察,衝撞出的多彩多姿的創意作品,這是屏東首次國際藝術家現地創作現地展出的當代藝術盛會。除了參展的兩岸四地的藝術家之外,大陸何香凝美術館樂正維館長、策展人馮博一、苟嫻煦;澳門藝術博物館展覽統籌沈浩然、策展人吳方洲、翁金燕;香港大學美術館藝術總監羅諾德、展覽統籌劉家瑜、策展人吳秀華等人5/16都跨海前來參加「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開幕剪綵儀式。內政部政務委員簡太郎、屏東市民代表會主席林恊松等民意代表及許多里長,教育界人士都熱情參與。
屏東市長葉壽山表示,「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展的不只是藝術家看到的兩岸四地不同文化的觀點,更讓四地的人透過作品表達的意象,體會四地間的差異與隱藏的聯結,同時是藝術家、主辦單位、參觀者的交流平台。對全國層級最小、經費最少的的屏東美術館來說,籌辦此國際性的展覽是一次艱困的挑戰,但希望這次的經驗成為屏美館「放眼國際」的出發點。大陸何香凝美術館樂正維館長及策展人馮博一提及,兩岸四地存在因文化差異衍生的思想、生活習慣上的不同,透過「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可收到交流的目的,在過程中必也會產生許多問題,在衝撞中也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創作,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屏東美術館蕭青杉館長表示,當代藝術就像一場奇幻漂流之旅,只要是第一次想到的、第一個做出來的,什麼都可以成為創意表現的題材。藝術創作以各樣光怪陸離的形式呈現,引領觀眾重新思考美術的定義。「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至今邁入第六屆,每年的展覽輪番於四地所屬美術館舉辦,歷時長達一年,規模龐大,是兩岸當現代藝術的盛事。此展最具特色之處是藝術家必須親臨當地現場再行創作,每一站展出的作品都是藝術家「現地」新作,是以一個發想為基礎的不斷演繹變種,必須經過四地巡展結束,方可視為該作品之真正完成。今年首站己在澳門展出,繼之第二站在屏東美術展出,自5/16展出至7/6。再往第三站大陸何香凝美術館展出。
參展藝術家早於5/10陸續進駐屏東美術館,各依創作所需,遠至墾丁拍照、錄像,或到東港取海水,或到街上感受街景空間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等,用各種媒材、意象呈現在作品上,提供民眾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