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金融卡--雲支付」提款轉帳繳費稅購物行動生活更便利

大成報/ 2017.03.29 00:00
(大成報記者林瑞明/台北報導)近年來,支付工具的發展逐漸走向行動化,財金公司順應科技發展,於76年推出「磁條金融卡」、95年轉置為「晶片金融卡」、103年啟動「TSM行動金融卡」,今(106)年更進一步應用國際卡組織普遍採用的最新雲端科技HCE及代碼化技術,協助國內金融機構發展「金融卡—雲支付」服務。

去(105)年8月HCE「手機信用卡」服務在國內正式推出,採用雲端以及代碼化技術,將信用卡實體卡號轉為虛擬卡號,鎖定Android系統手機,可在台灣超過13萬台感應式信用卡POS機器感應消費。除「手機信用卡」市場正在加速拓展外,每人手中至少有4張以上的「金融卡」(ATM提款卡)更是我國推動「電子支付比率五年倍增」,發展「普惠金融」,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整合「TSM行動金融卡」18家金融機構發展經驗,財金公司積極著手應用「金融卡」既有規格,結合雲端及代碼化技術,透過「HCE 與 Tokenization」平台,推出小額行動支付工具「金融卡--雲支付」。

依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106年2月9日公佈的「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分析」指出,我國消費者在「行動支付」需求面,除「購物交易付款」功能外,也期望「行動支付」能應用在更多元的生活面向上,前3名依序為「帳單繳費」、「轉帳服務」與「消費拆帳」,「金融卡--雲支付」可滿足消費者的支付需求。

「金融卡--雲支付」是國內金融卡(ATM提款卡)本土品牌之行動應用,採用HCE與Token技術,不受年齡申請之限制,並可適用於數位存款帳戶,兼顧安全與便利,「金融卡--雲支付」具備NFC 及未來QR code 功能,可同時提供近端與遠端之消費購物、轉帳、繳費稅、提款等服務,金融機構不僅可將既有「實體金融卡」提升為手機上「金融卡--雲支付」,而且還可應用「金融卡」跨行服務與身分驗證等特性,由「網路銀行」轉型為「行動銀行」、或「eATM」轉型為「行動ATM」,提升客戶黏著度,並大幅降低金融機構發展行動金融服務之成本,藉由「普惠金融」快速掌握FinTech發展之優勢。

「金融卡—雲支付」的推出,銀行無須再依賴電信業者,可自主發展,運用國內品牌拓展安全便利之行動支付服務,兼可有效促進電子支付比例倍增,不僅基層金融機構也能參與發展「行動支付」,亦可促進國內外支付品牌與多元支付工具的均衡發展,維持境內支付體系之安全與穩定運作,進而增加國內就業機會,響應政府推動「電子支付」政策,最重要是將產業綜效根留臺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