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民黨應實施黨內民主【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大成報/ 2015.08.30 00:00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原是一個革命政黨,當年在袁世凱及各地軍閥協助下已各取所需之方式將滿清政府的帝制皇朝推翻,換成各地軍閥割據、魚肉鄉民之小朝廷,其中國民黨在蔣介石奪取黨政軍大權後亦成為變相之軍閥之一,最後被共產黨領導的農工革命所推翻,被人民解放軍驅逐出中國大陸竄逃到台灣孤島;惜乎國民黨乃不知悔改、不知改邪歸正、繼續作惡多端、濫殺無辜,光著屁股逃到台灣竟然在台灣靠巧取豪奪累積數千億黨產,再依恃龐大黨產補助黨提名候選人買票作票、竊取權位、無惡不作;以革命政黨之名行買辦政黨之實;民國七八十年代,台灣島內(不計海外部份)之黨營事業集團還曾一躍至全國五大集團企業之一,與各國內外各大企業集團官商勾結至為嚴重,國民黨亦從政治專制政黨又混合經濟專制政黨,形成「政經聚合、專制升級」;有錢能使鬼推磨、尤其是碰到格調較低的政客,所以最後國民黨大權集中到黨主席及其親信要員手中,萬方定於一尊,這在台灣社會日愈民主化之時顯得非常異類,有如民國初年的紫禁城內的清廷怪物一般。

靠著黨產支撐起來的政黨當然就黨魂、黨德、黨格、黨義盡失了;不過隨著民主浪潮鋪天蓋地而來,加上民進黨很成功的實施黨內民主,國民黨的黨內民主的呼聲也就甚囂塵上,終於在2000年總統大選連戰以第三名遙遙落後於第二名的宋楚瑜而大慘敗後之次年、國民黨也開始實施黨主席黨員直選,爭議甚大的連戰總算掙得一個黨內偉大之定位-第一位黨員直選出來的國民黨黨主席;緊接著2005年也開始實施「中央常務委員」由黨員直選,惟中央委員還是由黨代表大會選出;所以國民黨的權力機構就和人民團體法規定的略有差異,不過這還如中國人講的「關係不大」,只是按照權責關係區分-誰選的就向誰負責,依此道理那中央委員向黨代表,黨主席和中央常務委員則向黨員大眾負責,但要如何負責卻無明文規定,像馬英九、朱立倫把全國黨務搞得分崩離析,重量級黨員紛紛龜縮起來或跳船(朱立倫自慰說是換船)離去,朱立倫也自慰說是「人情之常」,馬英九把黨務搞到沒有黨提名候選人敢和他照片並掛街頭,以避免帶衰被民眾唾棄而落選,現在全國各地民進黨候選人已開始紛紛將自己宣傳照與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並掛上街頭巷尾或公車廣告上,但卻不見馬英九總統和朱立倫主席被國民黨立法委員候選人奉為最佳拍檔並掛街頭,可見國民黨這兩位主席是如何受到黨員同志之嫌棄;但就是如此不敢恭維也是無可奈何,因黨章中無任何規定可以罷免無能超差的黨主席;這就是國民黨現在施行的「黨內民主」-主席有權能開除敢直言陳諫不良黨務的黨員同志,黨員卻無法罷免無能至極致使黨務面臨瓦解的黨主席和只會胡說八道巴結黨主席、危害黨務正常發展的中常委;因黨員對這種中常委也是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群小丑在馬主席前面手舞足蹈的歡呼喝采,如今馬主席把國民黨玩垮了、又來一位更無能的朱主席,黨員也是一樣束手無策,只是這次手舞足蹈的小丑較少了,大家紛紛跳船逃生,樹未倒而猴孫散盡。

眾所周知的所謂「民主政治」就是責任政治,像這種只享權利卻不用負責的都不是正常的「民主政治」。最好笑的是連國民黨的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甚至副主席都不知道國民黨到底有多少黨產?只曉得一旦他們投入地方選舉或立法委員或總統大選一定要為不明來歷的黨產被對手盯得滿頭包,這又是一個只有責任卻沒有權利的「民主政治」;依照人團法規定所有人民團體應定期召開理監事會(一般是一季)和每年召開會員大會(會員過300人以上者得召開代表大會),這些會都要審查財務報告(季報告或年度報告);若國民黨之中央委員或中央常務委員都不知黨產數字或存放何處、由誰負責管理就表示這個黨之黨務或財務可能不清不楚、可能有不可告人之處,更表示這黨主席或秘書長或掌權之副主席可能專制獨斷獨行獨裁,所謂「黨內民主」也是徒拖空言、掩人耳目而已。

所以「黨內民主」不是只有黨主席和中常委由黨員直選就算黨內民主,一定必要言論公開、黨務公開、財務公開、黨產公開、所有行政都要大公無私、要天下為公,要黨主席有能、黨員有權,則黨主席或中常委無能或危害到黨的生死存亡,則黨員就應能罷免黨主席或中常委,絕不能像馬英九把整個黨搞到危急存亡而不可收拾之時還要依靠社會輿論逼其下台;這就是無真正的「黨內民主」害死了國民黨。

前天(8月27日)國民黨中央又發佈一道新聞「所有有爭議之黨產已積極處理完成」,吾人看不懂此新聞之涵義-什麼叫積極處理完成?是已處理掉或是完成登錄?若已「處理掉」黨產卻不需要經過中央委員會和黨代表大會之議決來完成法定程序嗎?只有黨主席一人或黨產管理單位或黨主席指定個小組就可處理掉龐大的財產嗎?這就是國民黨最無「黨內民主」的地方。【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