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台灣將再起!【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大成報/ 2015.03.28 00:00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2008年馬英九以「633」騙到政權之後,荒誕不經、亂憲亂政,以致國勢下跌、民不聊生,就如曾子所說的「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孔子也說:「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既戎矣」,如今馬英九執政將滿七年,台灣可能連菲律賓都打不贏更遑論要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了,到頭來和「633」一樣都是一場大騙局,騙取一些軍事預算讓軍頭們大大享受榮華富貴而害死台灣平民百姓罷了;所以國民黨執政將近七十年讓台灣「自辱國格陷孤島」,被中國團團包圍孤立於國際社會,不但「中華民國」之名不能用,連自康熙皇帝開始用的「台灣」(閩南話叫「大員」)也不能用,害台灣現在像七八流的演藝人員一樣,留下一大堆「花名」在外,連台灣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吾人常說國民黨胡作非為、作惡多端之道理在此;就如馬英九這次一聲不響、靜悄悄地跑到新加坡弔唁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也是回來才敢在機場簡單接受記者採訪幾個問題就草草了事,實在太草率太不倫不類,馬英九一下說和李光耀家族兩代交情一下又說「以我的身分沒有私人行程」,這兩段話連起來就是公私不分,依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總統對外代表國家」,即然是代表國家就大大方方去星國弔唁一代建國偉人,何況李光耀還是一位會講閩南話的廣東人,對於台灣二千萬的閩客族群大家都有血濃於水的感情,況且李光耀還把新加坡一個新北市三分之一大而無任何資源的蕞爾小島建設成國際一流的國家,國民所得是台灣二倍以上,這些都是台灣人民非常欽佩與羨慕更與有榮焉的,當然也是馬英九、郝龍斌、朱立倫等無能的外省權貴子弟要非常汗顏的;馬英九「靜悄悄」的跑一趟新加坡弔唁之行實在有失隆重,吾人建議三月二十九日新加坡舉行國葬時請馬英九準備一份弔祭文然後在國際記者會上大聲朗讀,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表達對李光耀一代偉大政治家之無限懷思;李光耀移靈那天有新加坡民眾在街道兩旁說出心中的感謝「李光耀、謝謝您」,因為李光耀不但給他們高水準的生活也給他們國際社會生活很大的尊嚴;其實台灣人民也要謝謝李光耀,不只是他曾來台灣訪問25次,更重要的是他像照妖鏡照出馬英九等一干國民黨達官顯要的無能,讓台灣「自辱國格陷孤島」,在國際社會寸步難行,所以台灣人民也應該謝謝李光耀這位會講閩南話的客家人國家元首。

看到小小的新加坡搞得這麼強大,再看到台灣空有新加坡的五十倍大,真是大而無當;孔子告訴原憲甚麼是羞恥之事、他說:「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這意思是如果把國家治理好了,領薪水食俸祿是應該的,如果沒把國家治理好、人民滿意度只有9%,那若再領國家薪水、食公家俸祿就太可恥、太丟臉了;所以馬英九政府全體成員都要記住孔夫子這句話:「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還好馬英九的無能無道已引起台灣人民的激憤;洪仲丘命案發生以後他的英靈引燃起台灣青年心中熊熊烈火引發318太陽花學運,而蔡英文主席的真知灼見、宏觀調控建立與無黨無派的柯文哲密切的夥伴關係,在民進黨協助及中間選民支持下讓台北首都天龍國山河變色,柯文哲以超高票擊敗國民黨與連戰家族兩大財團支持的連大少爺,讓他爬死爬活也爬不進台北市政府;柯文哲當選市長後勵精圖治,整飾不法,讓前朝兩位國民黨外省權貴市長的胡作非為逐一現出在市民眼前,大家都耳目一新,柯文哲執政百日民調滿意度75%,比馬英九加郝龍斌還高,柯文哲完全和李光耀一個樣:「清廉、透明、效率、大公無私」,所以柯文哲執政百日不但給台北市民迴然不同的感覺、更給台灣人民燃起未來的希望-只要讓國民黨倒地不起,國民黨的執政弊端就會原形畢露,只要政黨再輪替才能查清馬英九在台北市長和總統任內所有狗屁倒灶之非法勾當,當然郝龍斌之胡作非為之事亦可一併查清;台灣人民已從柯文哲執政百日維新中學到寶貴的一課,國民黨一倒台灣就會好、國民黨不起台灣就再起了。

民進黨將要提名學識淵博、思維細膩、天下為公、具公益關懷慈悲心腸、富國際事務與兩岸事務經驗的蔡英文角逐2016年總統大選,蔡英文的人格特質是一位非常腳踏實地、作風務實,不像馬英九、吳敦義虛構無法達成之政見騙人、然後再虛構不實理由解釋圓謊,結果越說越糊塗,最後被人民看破手腳,民調就無法再起死回生了;所以像馬英九、吳敦義、江宜樺這種糗事是不可能發生在蔡英文身上的,從她同意接納柯文哲意見以民調定輸贏再組織「在野大聯盟」就知道她已具備海納百川的國家元首之偉大胸襟;她曾以一介政治素人領導民進黨走過死亡的幽谷,拯救頻臨滅死邊緣的民進黨,相信在她的領導之下必能救起垂吊在懸崖邊的台灣,就像毛澤東在1961年9月9日寫的一首詩:「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從柯文哲和蔡英文吾人看到台灣的新希望;台灣將再起。【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