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三八婦女節的沉思【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大成報/ 2015.03.08 00:00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今天是國際三八婦女節,在這個「女人撐起半邊天」的時代,這應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可是昨天一個慶祝會活動的行政院主計總處的一個統計數字就把全國婦女對社會家庭的勞苦功高之貢獻完全視若無睹、完全否定全國絕大部份從事「家政管理」的婦女之貢獻;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達50.46%」,這個統計數字一看便知不計入「專業家庭管理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也就是不領薪水的工作不計在內,算是「家庭志工」的義務勞動;國民黨的行政院用這種態度來看待全心全力從事家庭管理的婦女,讓這個三八婦女節變成「天黑一半」,這個政府真應該再好好思想改造、好好強化對家庭管理工作之認識,才不致讓家庭管理工作遭受到漠視,才不致產生像鄭捷這樣毫無人性的兇殘惡徒;毛治國最好出來對全國專業從事「家政管理」的婦女同胞致歉,並應高度肯定她們的「家政管理」對家庭對社會所作的偉大貢獻。

筆者從事文字工作兼辦一些捷運報、社區報和社團報,時間較可靈活運用、也算是自由業,加上內人在銀行工作較忙,因此本人就要長期擔任她的「家政管理助理」,等於家政管理的執行秘書,深知家庭管理事務之細微繁瑣,也深知從事家庭管理婦女工作之辛勞與重要;所以昨天看到行政院主計總處在婦女節慶祝會發佈之資料,差一點吐血,也為那些一生奉獻心力在家事管理之婦女抱不平,國民黨政府太資本主義了,完全無視專業從事家事管理工作者之社會貢獻。

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在擔任台灣省議會副議長時有感於「家庭為國家之本」,為提倡研究治理家庭之「家政學」,乃於1958年創辦「實踐家政專科學校」(現已改制為實踐大學),以「力行實踐修齊治平」為校訓,就是要教育學生身體力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理想;法國很有名的社會經濟學家「查理、季特」說「家庭不但是一個社會單位也是一個經濟單位,是一個生產單位也是一個消費單位,很多人之消費行為譬如到菜市場買菜都是為整個家庭購買的」,所以若用家庭單位來計算一些社會經濟之生產或消費會比個人為單位更精準合理一些;這些先哲先賢都是以重視家庭為國家社會之本,家政管理績效較佳就較不會產生問題青少年,不會產生鄭捷這種壞蛋來危害社會傷害他人,所以我已說過很多次:「鄭捷在捷運車上隨機濫殺無辜的乘客,他的父母與家庭要負最大責任,這是一個家政管理最失敗的家庭」;對這種傷害社會之家庭,我們社會應該群起而攻之。

我國自古是農業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各有分工各有業管,在分工合作的社會機制下創造幸福家庭與祥和社會;在重農學派的經濟理論中「人」就是最重要生產因素,所有經濟發展都以「人力資源」為首要基礎,「家庭」是人力資源最主要的生產者與提供者,而這「生產者」就是婦女,所以在農業社會中很多婦女也是家庭之中饋,其重要性也不遜於一家之主的男主人;毛澤東說:「女人能頂半邊天」「男同志可以辦到的事、女同志同樣可以辦到」,毛澤東在1961年2月寫了一首歌頌女兵的詩:「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中國女人和男人一起當民兵、一起埋鍋造飯吃大鍋飯、一起研究高科技、一起上太空、一起開戰車、一起開飛機、一起保家衛國;甚至打資訊戰、科技戰、信息戰還打得比男人還好;所以不祗是「男主外」、如今也已經是「女主外」了;所以前一段時間還聽有人說「女人不適合當總統」,這真是原始人、古墓奇兵的思維了,與新時代脫離太遠太久了。

共產黨和民進黨都比較重視「男女平等」之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成立就重用國父的遺孀宋慶齡女士,2000年民進黨一執政就為中華民國產生第一位女副總統呂秀蓮,現任的黨主席也是「女中豪傑」蔡英文,明年還可能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女總統;反觀國民黨只搞一大堆女性保障名額,卻不給女性實質政務磨練機會,以致去年1129地方大選大慘敗之後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國民黨的蔡英文在哪裡?」國民黨只會重用一些能力較差的權貴子弟如馬英九、郝龍斌、朱立倫、胡志強等,就是有能力的如林政則、楊秋興一入馬英九政府都變成奴才、庸才,有志難伸,以致黨難來臨時竟然無人可出來救黨於生死存亡之中,這是國民黨的腐敗文化所使然,男女都一樣,只是男性機會多一點,女性則淪為花瓶擺飾,想要黨內產生一位「蔡英文」就要改造黨內文化、再造黨內文明,否則就要搞一次黨內的「婦女運動」,不然再一百年也產生不了一位國民黨的「蔡英文」。

今天慶祝國際婦女節,台灣人民就要有思想準備迎接明年台灣產生第一位女總統、再創造台灣新的政治文明,尤其是國民黨更要有這款思想準備,不要再像2000年搞個「興票案」和2012年搞個「宇昌案」來陷害忠良、來傷害台灣的民主政治,這樣慶祝國際婦女節才有意義。【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