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樞春祭播放影片 呈現中華民國抗戰翔實過程

軍聞社/ 2015.03.29 00:00

(軍聞社記者李一豪臺北29日電)為使國人瞭解國軍官兵在對日抗戰期間為國英勇犧牲的忠烈氣節,國防部特別製作「碧血千秋,忠魂永鑄」專輯,並在今日舉行的中樞紀念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中播放,以昭示中華民國政府主導對日抗戰,進而獲得最後勝利的史實,以及對先烈事蹟的崇敬與追懷。

 上午的春祭大典由總統馬英九先生擔任主祭,五院院長陪祭,中央與地方文武官員、三軍部隊、警察、消防人員代表與祭,並邀請抗戰參戰官兵及烈士遺族代表等人,共同緬懷先賢先烈當年犧牲奉獻的偉大情操。

 隨著影片的播映,所有在場人員,對於抗戰期間全國軍民「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西南北」,為民族尊嚴和國家命運前仆後繼、視死如歸的意志力與決心,莫不令人動容。

 對日抗戰初期,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是為期4個月的松滬會戰,該役不僅粉碎日軍「三月亡華」迷夢,國軍部隊絕不因日軍裝備精良而退縮,在艱困的作戰環境中,充分發揮「我死則國生」的愛國情操,浴血奮戰,展現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激起全國軍民同仇敵愾,成功將日軍主力從華北拉到華東,將戰線改為由東向西,奠定長期抗戰的基礎。

 此外,中華民國遠征軍的戰事也受到國際矚目,並產生至為關鍵的影響,民國31年起,國軍先後二次派兵入緬,在盟軍協同下展開對日作戰,打通中印公路,自此,美國援華物資經由中印公路,源源不斷運往我國西南抗戰大後方,奠定對日抗戰勝利成功的基礎;也因滇緬戰場的反攻,牽制大量日軍,使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反攻得以順利推進,成為同盟國獲得最後勝利的重要因素。

 影片中,引述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芮納‧米德 (Rana Mitter)所出版《被遺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y: China’s World War II, 1937-1945)書中所提,中華民國在武器落後、毫無勝算的情況下獨自抗日,不妥協、不投降,孤軍牽制80萬現代化日軍,使其無法攻陷澳洲及侵占印度,到中東與德軍會師,讓同盟國得以在歐洲和亞洲戰場同時作戰,進而節節獲勝,中華民國的重大犧牲與貢獻,對維護世界和平功不可沒。

 回顧中華民國創建迄今,在碧血黃花中開創基業,在抗戰勝利中崢嶸頭角,在播遷來臺後生聚教訓,更在群策群力中開創經濟奇蹟,正因過去無數先烈志士為國犧牲,才有今日自由、民主、均富的果實,國軍官兵應踐履保國衛民的神聖使命,戮力建軍備戰,成就精銳勁旅,無負國人的期勉和託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