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保留無形資產纏花 重現新娘頭必備品

中央社/ 2015.03.01 00:00
消失的女紅1(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1日電)纏花是台灣特有本土文化,新娘頭會簪石榴造型纏花,但製作好工費時已漸沒落,纏花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人陳惠美投入推廣與傳承。

隨時代變遷,好工費時的纏花在現今生活中已消失,由便利鍛帶花、綢緞花取代,今日若老一輩初看到都會直覺說出,小時候有看過,是「阿媽ㄟ新娘仔花」,如何製作及用途卻漸被遺忘,然而這是台灣特有手工藝。

無形文化資產纏花(春仔花)工藝登錄保存者陳惠美說,早期傳統農業社會時,纏花是婦女空閒時的女紅,從剪紙開始,將「半唇形」剪出來,再用鐵絲加絲線纏繞成約3公分大小的紅花,這個客家人稱為纏花、閩南人叫春仔花,是結合刺繡、剪紙、編織的技藝。

她說,傳統結婚嫁聚需依禮俗,身分不同頭上簪戴著不同的纏花,早期除當成髮飾,也常用在兒童帽子,或纏繞成大束花後裝在玻璃框中,成對當成廳堂擺設,客家人又稱此為「供花」。

結婚習俗很嚴謹,她說,新娘佩戴「石榴」,象徵多子多福;新郎母親佩戴「鹿」、新郎祖母及新娘母親佩戴「龜」,象徵福祿雙全;嬸嬸、舅媽佩戴「五福花」,象徵福祿壽喜康寧;媒人佩戴「梅花」,取諧音「媒」。

其他造型意義如,她說,玫瑰象徵純潔愛情、牡丹象徵富貴吉祥、圓仔花象徵圓滿福氣、玉蘭花象徵德馨芬芳、蝴蝶的諧音是福疊,象徵福份綿延、康乃馨是指對母愛的感念、百合花象徵百年好合。

纏花工細、過程複雜,她說,剪紙是基本功,接著是挑找線的光滑面,以繞、捻、盤、折、綁的五技法,「鬆、緊、鬆、緊」口訣將葉片及花瓣纏繞成型,3公分的小紅花上包含12種技法、15種零件,展現出精緻細膩。

「時間遺忘了一切」,陳惠美感嘆說,這樣的傳統,正隨時代推移,新娘頭飾日益更新,傳統手工纏花製作費時又難,漸漸被紅色塑膠花取代,纏花不知道自何時從新娘頭髮上消失了,技藝也不復存。

她說,纏花卻是自清到民初流行在台灣的特殊手工藝,若失傳則很可惜,成立中華纏花藝術發展協會,透過展覽及教學傳承,結合文創,讓纏花用途不再侷限於嫁娶,並成立「春仔花(纏花)」台灣工藝之家推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