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昆團隊的研究領先學界,近期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為科學界解開超導現象謎圖,帶來重要進展。
一般的超導體必須在低溫環境中才有作用,科學家必須以液態氦冷卻等方式,製造攝氏零下250度以下的低溫,製程極為昂貴。而鐵硒超導體則屬於「高溫超導體」,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中發生作用,具有極高發展價值,但學界至今還無法清楚掌握它的機制。
吳茂昆率領的研究團隊,於2008年發展出鐵硒超導化合物,為相關研究帶來嶄新途徑。今年他更進一步,找出鐵硒超導體的3種不同的鐵空位排序,並發現其中一種排序是絕緣體,且具有反鐵磁性。
吳茂昆解釋,學界一般相信「高溫超導」的成因,就是在具有反鐵磁性的化合物內,摻雜足量電子,使反鐵磁性變成超導性。這次研究驗證了這個機制,讓科學界更瞭解鐵硒超導體。
吳茂昆說,目前超導體運用於磁共振顯像、磁浮列車等,如果能找到合適的「高溫超導」材料,就能大幅降低成本,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這次研究參與團隊,包括吳茂昆、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陳福榮,以及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教授范戴克(Dirk Van Dyck)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