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驅動資料經濟 力拚3.2兆全球經濟價值

中央社/ 2016.05.28 00:00
驅動資料經濟 力拚3.2兆全球經濟價值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528 09:55:28)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北市電腦公會執行的「開放資料驅動資料經濟產業趨勢研討會」,5月18日匯集工研院產經中心、工研院巨資中心、意藍資訊、神通資訊、李慕約公司以及運動社群網站-筆記網路共同探討資料經濟市場的全球佈局,以及資料經濟帶來的商業價值。

資料創造台灣經濟市場的新一波成功機會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周駿呈專案經理指出,去年受工業局委託進行「台灣資料經濟價值指標研究」,研究中顯示全球經濟環境中,近幾年來全世界企業市值排名大幅躍升的幾家耳熟能詳的企業,從提供智慧型行動裝置及服務的Apple、強大搜尋引擎的Google到強調社群網路的Facebook,主要成功的關鍵在於服務的過程中透過很多資料的應用,產生了更高的附加價值,這就是資料經濟再次創造成功機會的力量。而這其中也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資料服務角色,以資料分析公司BigML為例,為了解決客戶單一數據分析軟體太貴的問題,提供客戶資料的線上分析以及視覺化呈現,降低一般企業運用資料進行分析決策的成本架構。

然而台灣資料經濟市場的生態體系尚在起步中,資料服務業者切入資料經濟市場必須先清楚自己的定位、掌握資料與分析技術,並滿足客戶需求。在此意藍資訊楊立偉董事總經理表示,滿足顧客需求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得提供源源不絕、量大質好的資料,才有辦法協助顧客與時俱進,做出更正確的決策。例如數位金融的社群徵信,利用社群口碑行為,協助銀行評估第一次貸款的年輕人信用評價,反推潛在能力及消費能力。

差別訂價是達到資料交易的首要條件

楊立偉董事總經理也特別提到台灣的資料市集(交易)定價較為困難,建議如果要踏入資料交易的廠商,不要預期單一定價,應先針對對象用差別訂價的方法去訂出金額,或是以成效拆帳。例如金融領域,企業利用後可以降低的壞帳率及廣告點擊率,每降低或提升多少即為拆帳的依據,較容易成功交易。

機器與機器的資料對接,創造資料經濟規模

談到資料量,為了讓訊息來源面面俱到,企業在資料的應用方向開始朝向結合政府、民間及內部資料。甚至有企業開始與物聯網所偵測的資料結合,像是神通資訊的黃家煦總監表示,該公司從醫療器材起步,在資料的蒐集當中預測病人的狀況,主動關心病人狀況,還發展出健康銀行,儲存個人健康資料、就醫紀錄,再整合政府開放資料及穿戴式裝置蒐集的專屬個人資料,提供了單一個人未來五年健康狀況預測,例如血壓、血糖數值等。而如此龐大的資料進行混搭分析時,絕對不是由人工抓取、更新或清理,而是透過機器與機器資料對接,運用機器將格式整理好,才能大幅降低成本,創造經濟規模。

李慕約有限公司創辦人李慕約也提到,資料的普遍性問題在於不同資料散佈在不同平台,且資料型態、格式及編碼不同。或是像電信業的資料,它們有各自的資料庫,但如果想要進行交叉資料庫詢問,以往這樣的分析是非常困難的。為解決此問題,李慕約有限公司建立機器人平台,處理前期抓取、矯正與混搭資料等問題。同時,也不斷連結不同的資料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協助客戶決策。例如企業資料,可以看到該企業的子母公司或轉投資企業連結,或看出該企業資本額過去按比例變動狀況,提供金融業即時規劃金融產品或風險評估。

社群關鍵字的混搭分析,創造了更多互動式的加值應用

如果從需求端來看資料服務需求,筆記網路姚焱堯董事長在研討會上表示,以該公司所創立的筆記網路-運動社群網站,在工研院巨資中心的協助下對網友的各式關鍵字開始進行分析,確實提供了許多廣告資源的分布和議題設定的方向。然而,他們也嘗試除了內部資料運用,也混搭了開放資料混搭平台和運動有關的開放資料,目前擁有3,000多筆台灣的路跑賽事資料庫,徹底帶動”跑步”這個運動的健康風潮。並也協助想舉辦路跑的單位或政府一個很值得參考的資料。開發單位工研院巨資中心楊文新博士也表示提供的一站式資料平台,統整各領域開放資料,也會隨著資料變動更新,為使用者省去不少資料蒐集整理的時間。

全球資料經濟預估將近有3.2兆的經濟市場價值,產值龐大但應用仍有很大的空間,在麥肯錫的報告中指出就有國外開採油田的例子,鑽油平台上裝置的感應器,其中只有1%的資料有被好好的應用,代表全球仍有大部分的企業缺乏資料應用的思維。在這龐大尚未開發完全的經濟市場中,台灣企業在投入資料服務這個領域時可以先自我審視,設定目標對象、客戶需求、商業模式,並反視企業的核心能力及現階段服務可否解決問題,有助於業者踏入資料服務領域,驅動3.2兆全球資料經濟價值的致勝關鍵。

訊息來源: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4363.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