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以中醫觀點治療《登革熱》

中央社/ 2015.08.31 00:00
以中醫觀點治療《登革熱》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831 16:20:17)登革熱疫情近來在台灣南部地區呈高發態勢,除了西醫的確診治療外,亦可尋求中醫的輔助治療。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暨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任何宗融醫師說,在台灣的登革熱早在一百廿五年前(一八七O年)就有相關的病例記載,在台灣早期被稱為斷骨熱、天狗熱,中醫稱為斑痧,自一七七九年開始就有描述登革熱病例,到一八六九年方命名為登革熱,當時就是以中醫藥方治癒。

何宗融醫師表示,登革熱在屬於中醫“瘟疫”範疇,都是以溫熱病來調理。在外感熱病中,因為“邪能傷正”會造成臟腑、組織器官、及經絡、氣血津液的耗損和功能低下,中醫通常會經辨證後採取“祛邪、扶正”治療方式,使人體的正氣漸漸戰勝病邪,以致康復。近年來中醫對於登革熱的辯證論治有明確的分類,主要有四的證型衛氣同病證、氣分熱盛證、邪伏膜原證、瘀毒交結證,其中主要的核心病機是邪毒致瘀,治療原則為清熱解毒,宣透膜原。

另外,中醫也針對登革熱不同階段也有相應的方式來對症治療。一、發熱期。治法:解表清氣、化濕清熱。常用中藥:銀花、連翹、板藍根等;二、出疹期及出血。治法: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常用中藥:生石膏、知母、生地、丹皮、赤芍、梔子、黃連;三、休克期。治法:益氣固脫、回陽救逆。常用中藥:人參、五味子、麥冬、熟附子等;四、恢復期。治法:健脾和胃、益氣養陰。常用中藥:太子參、茯苓、白朮、石斛、扁豆、麥冬、麥芽等。總結在初期時中醫以清熱、涼血、滋陰、解毒為主,而在疾病後期則輔以補氣補充津液。

何宗融醫師建議,患病期間可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例如:瘦肉、蛋黃、豆製品以及大棗、新鮮蔬菜、牛奶,忌辛辣食物。也可適量服用清熱類食物例如:香蕉、綠豆、苦瓜、黃瓜、小麥、芹菜,但此類食物性多寒涼,故寒性體質、虛寒證及產後婦女忌食。

何宗融醫師提醒民眾若有突然發燒高於38度,並伴隨者眼窩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出疹、噁心、嘔吐等症狀,盡快就醫,抽血檢查。若為確診為登革熱病患,也不必驚慌,可藉由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僅可縮短病程,解決患者不適症狀,加速復原時間。

訊息來源: 中國醫藥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77368.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