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隨時隨地恐攻 達伊沙從內部分裂法國

中央社/ 2016.07.28 00:00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28日專電)法國近一年半來已發生數起恐怖攻擊,案件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地點,對象可能是任何人。從政治、宗教角度來看,難以預料且目標廣泛的恐攻行動,正漸漸從內部分裂法國。

去年一月的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和猶太商店攻擊案、11月的巴塔克蘭劇院(Bataclan)和國家體育場攻擊案、今年6月的極端分子於巴黎郊區殺警案、7月的尼斯恐攻案和26日發生的諾曼第小城神父割喉案,都已由極端組織達伊沙(Daech,即伊斯蘭國)承認犯案。

從上述時間、地點、受害者身分來看,很難預測極端分子作案的目標,攻擊案可能發生在人潮密集處,也可能發生在住宅區;可能發生在大城市,也可能在連偷盜案都不多的小鎮;對象可能是有特定身分的警察、記者或神父,也有可能是下班後只想好好吃一頓晚餐的普通人。

極端分子的攻擊行動漸趨頻繁,除了廣泛散布恐懼,也一點一點從內部分裂法國。

從宗教角度看,極端分子所為畢竟與絕大多數穆斯林信仰的教義不同,法國穆斯林族群面對恐攻犯自稱信奉伊斯蘭,雖傾向保持低調以免挑起仇恨言論,又不得不表態與恐怖主義劃清界限。

去年查理週刊槍擊案後,一名參與和平遊行的穆斯林手中拿著標語牌,上面寫著「我是穆斯林,我也是查理」,正好體現了他們的難以自處。

在最新一起恐攻案中,極端分子以割喉方式處決神父,這對傳統上屬於天主教國家的法國而言,未嘗不是恐怖分子打擊法國身分認同的一種挑釁,也凸顯極端分子所強調的,對法國的攻擊是一場「信仰戰爭」。

神父割喉案發後,法國北部城市貝蒂納(Bethune)一座清真寺工程預定地門口出現一個豬頭,顯然帶有惡意。

近一年多來,這類警告穆斯林的訊息數度出現,法國社會本已存在的仇視伊斯蘭風氣(islamophobia)正隨著恐攻案接二連三發生而更加惡化,不同宗教之間的裂痕更加難以縫合。

從政治上看,鴻溝也在加深。去年巴黎兩度攻擊案後,政治人物不分政黨,都還能同仇敵愾地支持政府反恐立場。

但血案一再發生,今年尼斯案後,右派和極右派相繼指責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未採取足夠強硬的反恐措施,右派議員費內克(Georges Fenech)更直說「我已經不想再聽到『團結』兩字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